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山里老人习惯的生活,却令人心情沉重——

一顿饭,尝尽寂寞无奈

  本报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汪峻 胡江平

  10月15日,夜色降临时,常山芳村镇下猷阁这个小山村的气温已经很低了。

  半碗米饭,中午烧的,晚上再热热;一碗小南瓜,中午蒸的,焖在饭里算热过了;电饭锅底的剩饭用于明早烧粥,再配点辣酱:入秋后,孤寡老人徐春法的三餐基本就是这个“模式”。

  徐春法今年82岁,一直独居,是村里的五保户。卖米卖菜的小贩来村里时,他就会买一点。难得买一次肉,老人就做梅干菜烧肉,因为耐放。

  坐在卧室里,老人打开电视机,边看节目边吃饭。昏黄的灯光下,他的身影斜斜地投在坑坑洼洼的地上。

  一只小电饭锅和一台电视机,是徐春法屋里的两“大”家电,这还是五六年前民政部门来慰问时送的,老人特别喜欢。看到战争题材的连续剧,老人也会“追”剧,因为看服饰就知道“是自己人还是敌人”,然后情节就大致懂了。

  10多年前,村里帮徐春法盖起了这间用空心砖砌成的平房。一张抽屉七歪八斜的写字台,算是他的灶台。没有自来水,用一个小水缸蓄着半缸清水。卧室的窗户上张着一层旧纱网。老人不知道从哪里得来两块小玻璃,用砖块在窗台上支着,挡住了约四分之一的窗户。

  吃完饭,徐春法老人说:“现在吃住虽然简单,但还过得下去。今后如果不会动了,就不知道怎么办。”

  相比之下,81岁的何土贤老人的晚饭,就显得很“随性”。“什么时候饿,就什么时候吃。”何土贤说,当天的晚饭就比前一天晚了两个小时,“反正就一个人,电饭锅热一下就行了。”

  何土贤的儿子在外做生意,家里盖有一幢3层半的“小洋房”,何土贤住在一楼。“这么大的房子就一个人住,真冷清,可孩子们在外面也不容易啊。”老人说,村里打算明年开几家民宿,他家被选中了。“到时候,二楼以上就住客人。”老人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老话讲,有人住的房子不易倒。”

  下猷阁村距常山县城有1个多小时车程,原是个落后村,当地人说“深山沟、荒坡地,有女不嫁下猷阁”。7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徐志坚的带领下,人均年收入从2400元增长到1.2万元。村民生活好了,但老人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我们村有853人,六成多外出打工。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有160人,其中独居老人有40多户,还有30多户和孙辈一起留守的老人。”徐志坚说,近年来村里每年都给60岁以上老人发补贴,特别困难的老人还有慰问金,但他们的生活要真正改善,还有一段路要走。

  “老人们生活很节俭,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非常简单,遇到生病,吃饭就成了问题,有的老人自我照料能力下降,村里正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些困难。”徐志坚说,今年准备建个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现在正在找场地。“我们发现,和孙辈一起留守的老人生活更为艰难、问题更为复杂,他们不仅要应对独居老人常有的病患、缺少收入来源等问题,还要照顾好孙辈,付出就更多。”

  为给这些老人贴补一些家用,村里准备发展一些适合他们的来料加工,能增加一些收入。

  电话铃声响起时,66岁的王雨花正端着一碗清炒清明豆,准备再热一热。这天,她等孙女、外孙女放学回家吃晚饭,没想到两个孩子去了亲家那里,到现在才来电话。

  孩子们不在,王雨花吃饭就快了不少。前一天炒的一盘猪肝,虽然已热过,但老人舍不得吃,放在桌子一边,等凉了再放进冰箱。大前年,女儿特地给她买了一台冰箱,一盘肉菜吃三四天就成了常事。

  王雨花家的大圆桌能坐10个人。15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来外孙女和孙女相继出生,都由她在家抚养。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3家人都在杭州打工,一般只在过年时才回家。

  门口的半亩菜地里,辣椒长得正欢,早已摘下的老南瓜在墙角整齐地排着队。每到周末,王雨花会买一斤猪肉,变着花样做出四五道菜,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补补”。“不过有时候她们不喜欢我做的口味。”王雨花无奈地说。

  对这些“半独居老人”来说,孙辈们几乎是他们最大的寄托。相比独居老人,他们受到的关注少很多。到了假期,孙辈们大多被接到父母身边,王雨花也就进入徐春法或何土贤一样的吃饭模式。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只盼孩子们有出息就好。”王雨花老人说。 (本报常山10月15日电)

  ■ 新闻链接

  截至2014年末,我省纯老家庭人口数(指独居或同住成员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为225.7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3.89%,其中城镇79.64万人、农村146.15万人,分别占城镇、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25.55%和23.08%。为让他们生活无忧,各地正在不遗余力地努力。

  杭州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安装烟感探测器、煤气探测器、红外人体感知仪、随身紧急按钮、综合报警主机等5个电子设备,为老人提供安全服务。

  遂昌老年食堂送餐。为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妙高街道庄山村老年食堂提供免费送餐服务,每餐饭老人出2元钱,余下4元由村里出。

  嘉善居家养老服务多样化。全县建成13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多样化服务。不少养老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旅游景点合作,使服务更具针对性。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一顿饭,尝尽寂寞无奈 2015-10-16 4039382 2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