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第三届十大“最美天使”复选人选

  在ICU许多人亲切地称她为“凤姐姐”,进入邵逸夫医院,陈凤在ICU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平时科室有重病人,陈凤总是抢着要求护理;碰到抢救,她总是冲在前头。今年7月,陈凤下沉到江山人民医院,短短两个月,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受支援医院高度好评。

  她是一位长期默默专注临床的重症医学专家。在脑重症医学科建科来的3650个日日夜夜里,有2000多个夜晚她都在医院里守护病人,经她抢救的危重症患者更是多达10000余人,这其中,仅80岁以上高危病人就有3000多位,被她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90岁以上老人则多达500余人次。

  1999年,应晓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永康方岩中心卫生院。虽然只是个小卫生院,但他的针灸推拿深受农民信赖。2007年他硕士毕业后进入浙江省中山医院工作,从医16年来保持零投诉的纪录。2012年,应晓明受命奔赴非洲纳米比亚执行援外任务,并荣获“中纳友谊特别贡献奖”。

  他们是坚守在医疗抢救前沿的生命守护者。经过30多年建设发展,他们已具备了精湛的抢救急危重症病员水平,抗击SARS、抢救7·23动车事故伤员等重大事件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定期到社区、农村开展义诊、扶贫结对,用满腔赤诚和医者仁心诠释着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团队临床部感染科在“2014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专科排名第一。现实验室主任、学术带头人为李兰娟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杨胜利院士。在抗击H7N9中,在攻克重症肝病高病死率的科学难题、感染微生态研究领域,实验室团队均做出了突出成就。

  2.胡颖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3.陈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护理组长、主管护师

  医院血液科2008年被国家中管局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医护团队被浙江省总工会评定为“工人先锋号”,2013年被评定为卫生系统“基层党建示范点”。这里是省中首个无偿献血爱心基地。团队内的89名医护人员全员填写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书,志愿捐献骨髓。

  2.应晓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推拿科医师、副主任中医师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流行并快速蔓延,我国政府果断作出派出成建制医疗队援助的决定。浙江主动请缨,15名来自浙一医院、浙二医院、省人民医院、省疾控中心、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奔赴西非,开展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培训。他们牢记使命,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已默默坚守23年的计生人周月娥,最大的心愿是通过计划生育工作改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她经常“私车公用”,不管上班下班还是周末,她进村入户到村民家一坐就半天,做得最多的就是宣讲政策。“菩萨心肠”的她总是设法为生活有困难的计生对象争取补助,提供方便。

  从医30年的他累计诊治50000多病人,完成心脏介入手术2000多例;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病人身边;他不断挑战疑难杂症;他用无尽的爱心驱散病魔,用无私的奉献感召同行,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心内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从医33年,从乡镇卫生院的普通医生到院长,他一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医生,不管工作多忙,检查诊断,病历书写,他都耐心仔细,医术更是有口皆碑;作为院长,他为医院发展扎实细致地工作;作为共产党员,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受到了职工和患者的尊敬和好评。

  从医20载,作为省级非遗嘉兴“施氏针灸”第7代传人,他带领针灸团队建设成省级重点专科,将中风病、颈椎病2个病种学科建设成为了医院的优势病种学科并开创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他先后荣获“感动嘉兴2012~2014年度最美人物”、“浙江省针灸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等称号。

  2.罗开涛,嘉兴市中医医院针推脑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她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3个春秋,多次被评为院级星级护士、院级及局级先进工作者、团员积极分子、十佳护士及院级青年岗位能手,先后获得“市青年岗位能手”、“省级青年岗位能手”、“省级优秀团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市“五一巾帼标兵”的称号。

  从事妇产科工作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享受过年休假,放弃了五百多个节假日,门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施行妇产科各类手术近2万例,由她经手平安降临人世的婴儿约1万余个,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她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浙江省劳动模范。

  八、温州市3个

  2.王军,温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3.周月娥,永嘉县东瓯街道计生办主任

  九、湖州市2个

  2.王凤英,德清县中医院副院长兼大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十、嘉兴市2个

  作为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嘉兴市唯一的传染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治定点医院,该团队一直忠诚地履行着“人民健康卫士”的职责。2013年3月和2014年秋,嘉兴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团队凭借多年的经验,对病例进行了成功救治,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科学依据。

  “杭州光明行动”防盲治盲医疗队以眼科相关公益项目为主,开展各类眼病筛查/免费扶贫白内障手术、低视力康复工作、眼健康宣传教育等工作。团队设立全国首个低视力教室,受到全国各地盲校的关注。20多年来,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5年医养护签约服务政策一出台,她共累计签约1506人,成为上城区乃至杭州市签约医生中的佼佼者。她创办“许医生谈健康”微信群,一天一课式地传授健康知识、接受咨询;创办娃娃课堂,开课两年多受教幼儿达200多人;设立了健康书屋,购买健康书籍免费借阅。

  许爱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全国白癜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在杭州乃至浙江,要看皮肤病,人们不约而同会说出“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而这一切离不开皮肤科的学科带头人——许爱娥。她担任了12年副院长、22年的皮肤科主任。

  “市一儿科”在她的精心打造下成为杭城百姓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她带领团队开辟了系列便民措施:开设夜间业余门诊、夜间专家业余门诊和日间专家业余门诊;错时上班,冬天增加中午人数,夏天提前上班。2013年,她不幸罹患乳腺癌,正处治疗期的她依旧关心儿科发展。

  31年从医经历,担任ICU主任16年,重症监护病房未发生重大医疗差错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2010年他所在的科室被宁波市委、市政府授予“宁波市模范集体”的称号。他每年救治宁波地区各医院转入危重孕产妇百余例,为宁波市危重孕产妇实现多年的“零死亡”做出应有的努力。

  临床一线工作11年,2014年获浙江省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她是临床一线护士的缩影,是对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最好诠释。当医院树立少华护理品牌的信息见报后,两位她曾经护理过的患者来到医院,递交了早年就写好的感谢信,原因是她对患者的这种感谢一律婉拒。

  她曾获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首届宁波“南丁格尔式”护理工作者等称号。感染科是个高危的地方,接触的都是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等高危易感人群,2006年6月宁海县第一医院感染科新建时,她毅然放弃了熟悉的外科护理工作,十多年来她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医者仁心的初衷。

  六、杭州市3个

  2.许爱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3.许美群,上城区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玉皇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副主任医师

  七、宁波市3个

  2.王晓英,宁海县第一医院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3.曾少华,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护理责任组长、主管护师

  她从事妇产临床工作20余年。2014年2月26日清晨,她告别年幼的儿子,奔赴新疆任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500多天援疆,她实施新技术21项,填补地区空白项目6项,成功抢救危重病人38例。她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最美援疆干部”,历史上浙江仅有3人获此殊荣。

  他每天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治疗肿瘤、延续生命的高能射线。这个岗位他已守近20年,带领科室120名平均年龄30岁不到的年轻人,每日收治各地病人700~800例,工作强度达到国外同行的6倍,年服务病人数在国内同类科室中处于前列。援非期间荣获马里“小蜜蜂”国家勋章。

  陈肖敏,硕导、教授,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委会副主委。在浙人医,陈肖敏创建了良好的护理人才成长平台,倡导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护理理念;重视培养专科护理团队,树立护理临床重点专科品牌。在她的带领下,护理部人员多次参与执行国内外紧急医疗救援,圆满完成任务。

  二、委直属医疗卫生计生单位5个

  2.单国平,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物理室主任、党总支书记、高级工程师

  3.金美媛,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4.浙江医院ICU团队

  浙江医院的ICU团队作为全国最早创立的综合性ICU之一,27年来,这支130人的团队先后抢救了包括省部级以上领导、外籍人士、普通百姓等8000多例危重病人。他们荣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青年文明号、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全国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医生等多种荣誉。

  没有无影灯,没有手术刀,他们不看病,也不开药,却同样救死扶伤。献血服务一科是浙江省血液中心最重要的窗口科室和业务科室之一,现有员工47人。浙江省全年采血178吨,其中48吨就来自这个团队,他们年均接待献血者16万余人次,人均采血量更是位居全国前列。

  (下转第12版)

  五、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个

  四、浙江中医药大学系统医院2个

  一、联合团队1个

  浙江省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团队

  1.陈肖敏,浙江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5.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一科团队

  三、浙江大学系统医院3个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血液科团队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团队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光明行动”团队

  1.黄先玫,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1.朱建华,宁波市第一医院ICU科主任、主任医师

  1.高庆元,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1.王众,湖州市中心医院护士长、主管护师

  1.嘉兴市第一医院重症禽流感救治团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2015-10-15 浙江日报2015-10-1500012;浙江日报2015-10-1500048;浙江日报2015-10-1500049;浙江日报2015-10-1500034;浙江日报2015-10-1500035;浙江日报2015-10-1500026;浙江日报2015-10-1500083;浙江日报2015-10-1500082;浙江日报2015-10-1500070;浙江日报2015-10-1500100;浙江日报2015-10-1500092;浙江日报2015-10-1500024;浙江日报2015-10-1500031;浙江日报2015-10-1500045;浙江日报2015-10-1500062;浙江日报2015-10-1500080;浙江日报2015-10-1500027;浙江日报2015-10-1500023;浙江日报2015-10-1500043;浙江日报2015-10-1500044;浙江日报2015-10-1500029;浙江日报2015-10-1500030;浙江日报2015-10-1500021;浙江日报2015-10-1500022;浙江日报2015-10-1500084;浙江日报2015-10-1500094;浙江日报2015-10-1500095;浙江日报2015-10-1500093;浙江日报2015-10-1500056;浙江日报2015-10-1500057;浙江日报2015-10-1500068;浙江日报2015-10-1500069;浙江日报2015-10-1500016;浙江日报2015-10-1500028;浙江日报2015-10-1500042;浙江日报2015-10-1500050;浙江日报2015-10-1500065;浙江日报2015-10-1500074;浙江日报2015-10-1500079;浙江日报2015-10-1500025;浙江日报2015-10-1500020;浙江日报2015-10-1500066;浙江日报2015-10-1500067;浙江日报2015-10-1500051;浙江日报2015-10-1500052;浙江日报2015-10-1500038;浙江日报2015-10-1500039;浙江日报2015-10-1500077;浙江日报2015-10-1500078;浙江日报2015-10-1500097; 2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