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财商

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桐乡首发

  通讯员 张海生 张潘丽 葛俊松

  本报记者 顾志鹏

  “以前贷款要办很多手续,开很多证明,不光麻烦,而且审批时间长。有了‘三权’保证保险贷款,审批手续简单了,村组织还会主动帮忙申办,很快就批下来了,真是个便民、惠民的好政策!”近日,在桐乡市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启动仪式上,崇福镇钱家埭村村民钱宏亮欣喜地告诉记者,当天,他成为第一批签单、贷款数额最大的一个村民。

  钱宏亮常年从事毛皮生意,随着今年毛皮产品销售旺季的来临,建在村里的工厂急需扩大生产,资金便出现了暂时短缺。得知钱家埭村被确定为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村后,他马上提出了贷款申请,成功贷到了50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当天,钱宏亮和来自试点村的首批另5家农户分别与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人保财险浙江公司、太平财险浙江公司签订“三权”保证保险贷款合同和保单,并获得了银行发放的首笔贷款120万元。全国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第一单”由此在桐乡诞生。这也标志着此前一直沉睡着的农村“三权”资本,正在桐乡市被激活和运用。

  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是指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股权、房屋所有权等“三权”向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作为保证方,向银行申请贷款。与一般的农村金融产品相比,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具有额度高、利率低、贷款手续简便、还款方式灵活等特点。

  据悉,此次桐乡市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初期贷款最高额度设定为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为一年,贷款利率和保费费率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执行最优惠标准,在还款方式上可按照需求采取分期付息、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等方式,以方便贷款农户。

  此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桐乡市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还探索构建了“政银保”合作新机制。经办银行严把风险关,建立贷款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保险机构加强核保工作,对贷款人还款作出保证。桐乡市财政以政策性保险形式对每笔贷款的保证保险费用给予50%的补贴,并按照贷款余额本息10%设立信贷风险备用金,划定红线建立贷款风险预警、叫停和封顶机制。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开展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体现改革为民的重要平台。桐乡市从农村发展的实际、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探索开展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打通了激活农村“沉睡”资本的新通道,找到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抓手,构建了“政银保”合作的新机制,是推进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对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经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浙江日报 财商 00012 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2015-10-15 4022706 2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