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蓝色经济,御风飞翔

——写在2015国际海岛旅游大会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李丹超 林上军

  见习记者 来诚

  在14日落幕的2015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上,随处可见的大会标识令人印象深刻:蓝色和白色为底调,将大会的英文简称“IITCZS”以不规则的海岛造型巧妙镶嵌到地球表面。简约灵动的几笔,形象传递出我省借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互联海上丝路,共享海岛发展”的雄心,以及背后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4年,全省接待滨海旅游游客3.2亿人次,接待海洋入境旅游者337.7万人次,全年实现滨海旅游总收入超过3595.35亿元,同比增长19.2%。

  浙江,坐拥全国最多的岛屿和最长的海岸线,它的海岛上正在演绎怎样的风景?与世界互联后,海岛游又将如何逐浪于蓝色经济这片巨大的波澜?

  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有两组数据颇有意味。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舟山接待游客99.2万人次,相当于每一位舟山人在家门口接待了一位外来游客;2014年,舟山接待游客3398万人次,其中超过600万人次“跑”向了普陀山。

  专家指出,两组数据透露的信息显示,我省海岛资源多而不强。一方面,人们对海岛旅游趋之若鹜,个别海岛在旺季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能够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的海岛屈指可数。

  因电影《后会无期》备受追捧的舟山东极岛,时常在码头上演通宵排队购票的场景。“去东极买票是一种痛苦,每天只有1500个名额。凌晨2点排队,排到5点多就没票了。”不少去过东极岛的游客如是抱怨。

  君不知,在浙江东海岸,深藏闺中的美丽海岛数不胜数。浙江从南至北,海岸线6500多公里、海岛3000多个,涉及37个沿海县(市、区),数量都居全国首位。

  此次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舟山,让舟山海岛游有了引领行业发展的话语权,为浙江海岛游迈向更高端、国际化开辟了新天地。

  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中,我省提出要着力推进东部海洋海岛旅游和西部山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把“海上浙江”和“山上浙江”培育成为未来几年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两翼。“东扩”海洋旅游,意味着由点及面地培育一批高品质的海洋旅游区、特色休闲旅游岛和特色渔村,实现我省海洋旅游新跨越。

  发展海洋经济、共建共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中国的重大发展战略。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海岛旅游,作为海洋资源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毋庸质疑将成为海洋经济的新亮点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创新产品留住脚步

  在浙江的温州和舟山,各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屿,待遇却大为不同。

  温州的南麂岛,岛上山秀石奇,滩美草绿。来岛上的游客,夜爬三清山,在沙滩边的草地上露营,在大沙岙的大排档吃海鲜。

  舟山的大黄龙岛,北部的峙岙村有着“东海石村”的美誉;东南部的赤膊山咀,奇礁怪石巧夺天工。但长久以来,除了少数驴友偶然造访以外,鲜有批量游客前来观光。

  游客对两个岛屿截然不同的态度,透视着海岛创新旅游产品的价值。热衷海岛游的吴女士说,哪怕只是让小朋友乐不思蜀,父母也会愿意多在岛上逗留一天。

  2014年,来舟山游玩的游客人均停留天数为1.3天,而全省平均为两天多。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吴必虎认为,游客认识一个海岛最初源于观光游,但要让他看第二眼就得靠丰富的产品来“吊胃口”。

  如何“吊胃口”?从2015中国公民最喜爱的世界海岛旅游目的地入围名单中,可以窥见一二:马尔代夫的一岛一特色、夏威夷岛的火辣风情、鼓浪屿的小资情调、台湾的别致民宿。浙江海岛和一些热带地区的海岛相比,虽然四季分明的自然气候条件给海岛游划分了一道清晰的淡旺季界线,但舟山枸杞岛的“最蓝”海域、台州大陈岛手抓大黄鱼等,早已成为一张张岛屿的亮丽名片。

  “旅游产业经过一个观光、观景的阶段,如今已经进入休闲度假时代,这是旅游的高端业态,其消费层次、消费品质、消费心理明显有别于过往。”舟山市旅游委主任徐爱华告诉记者,“海岛旅游,是休闲度假中的精品。到了海岛上,慢生活的概念更明晰,寻求身体上的松弛、心灵上的放松,这样的消费层次往往更高。”

  值得高兴的是,各地对于海岛游的规划日渐清晰。未来5年,舟山将重点打造朱家尖小乌石塘区、定海东岠岛、普陀白沙—柴山岛等5个示范主题海岛,涵盖民宿体验、运动健康、渔村风情、禅修体验等多种业态;温州盯上“五色旅游”,将蓝色海洋旅游朝着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有人气、最有影响的方向“使劲”;台州加强内陆联动,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强化产业融合,注重休闲度假产品与新业态培育。

  “旅游+”的多种算法

  对浙江海岛旅游而言,有两个不得不提的日子。

  2014年10月13日,一艘名为“宝瓶星”号的大型邮轮载着上千名台湾游客缓缓驶进并停靠在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正式开港,成为浙江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2015年5月20日,舟山中航幸福通航公司的水上飞机正式飞上蓝天,成为全国首条水上飞机通勤航线。

  交通和旅游,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姐妹。而海岛的孤立性往往让交通成为阻碍游客上岛的绊脚石。值得高兴的是,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浙江)旅游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上,省旅游局与省交通厅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旅游交通协作机制、通景公路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全面对接,形成“旅游+交通”的良性互动。

  如果说海岛旅游是一道数学题,自然离不开加减法:在茫茫大海中的岛屿上做加法,“旅游+健康养生”、“旅游+乡野风情”、“旅游+新型养老”;让游客做减法,减掉压力、减掉偏见、减掉担忧。“旅游+”没有边界,它以巨大的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为所“+”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平台。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曾说,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开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

  10月12日上午9时,距离2015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开幕还剩24小时。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收到了同一条微信推送:“海会舟山,岛约世界”。这是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借助互联网的一次自我营销。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旅游+”和“互联网+”早已有了合作的默契:网上预订景区门票、网上预订住宿酒店、网上查看出行攻略。阿里旅行·去啊在线旅游平台专门开设了舟山群岛旅游专区,让海岛游搭上互联网快车,第一时间通达世界。

  “叮咚!”枸杞岛“思想家”民宿主人刘思思又接到了一份网络订单。自从将“思想家”的照片和故事放上网络,很多游客循着对“思想家”的向往来到枸杞岛度过假期。互联网,让遥远小岛上的刘思思不愁客源,让小小的海岛连接了人气、连接了蓝色经济。

  如今,这一抹无边际的蓝色家园,正待春暖花开。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1 蓝色经济,御风飞翔 2015-10-15 4039695 2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