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职教中心“不一样”的文化创意苑
让学生学会选择
记者 赵峥琳 通讯员 程正德
10月10日,是国庆长假后开化县职教中心工艺美术班的第一堂根雕课。在职教中心的小根艺园里,根雕大师鲍水清正悉心雕琢一根“朽木”,一旁的高一新生徐辰帆看得目不转睛。
实训基地:创意苑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每天都盼着学根雕呢。”今年初中毕业后,徐辰帆作出了两次重要选择,先是分数线超过普高却选择就读职校;二是一个多月前,开化职教中心为新生开设了“专业体验周”,体验完所有专业课程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艺美术班。
高二学生吴晓菲也刚作出选择,转到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高考班,此前,她计划职校毕业后直接工作。“今年我们学校有17个人本科上线,觉得很受激励。我喜欢学计算机,想读大学,继续学这个专业。”因为有兴趣与升学动力,吴晓菲说,她愿意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
自去年年底我省启动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以来,在开化县城的这个小职校里,渐渐改出了自己的特色。首先是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自主选择权,而是多次选择权。当然,常见的情况是,可以选择的节点多了,但部分学生对于“想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依然懵懂。除了提供更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这一常规做法,开化职教中心还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纯粹的实训基地——798文化创意苑。
苑如其名,散发着十足的文艺范儿。这里原先是一家铅笔厂的废旧厂房,经重新设计粉刷,改造成游客接待大厅、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民宿等,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旅游、烹饪、茶文化、根艺、电子商务等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实训。
职场体验:练真功
烹饪班的詹晓伟等同学,每天课后都待在创意苑。这是真正的实训,旅游团队或游客现场点餐,学校请来的大厨坐镇,烹饪班的学生们打下手。如果学生自己有拿手菜,也可以在大厨的指导下独当一面。和好面团,搓成小面团,塞入拌好的馅儿,灵巧的手指轻点,詹晓伟把自己做的包子命名为“小伟包”。“小伟包”松软可口,已经名声在外,甚至引来不少回头客,詹晓伟每天制作五六十个,供不应求。
做出最地道的开化土菜,创新开化菜,是烹饪班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开化菜食材好、用料精,特有的食材青蛳曾亮相《舌尖上的中国2》。针对学生的爱好需求,学校整理编排的一本《开化美食》成为实践教材;创意苑每天请来开化各名店的厨师,寓教于实践。“这些学生很爱学,这两年开化菜越来越受欢迎,把开化菜学好了,出去开店创业没问题。”大厨邱燕南说。
电商孵化区内,电子商务班的张梦瑶正打理自己的淘宝店。“开店时间不长,还没做出特色,现在有了这个实训基地,原来纸上设计的方案可以放在网上落实了。”今年5月,张梦瑶与同学一起设计的销售项目,在开化县首届电商创业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她也在和同学商讨,如何把这个创新项目真正孵化出来。
只要学生愿意,天天可以进行职业体验,甚至体验不同行业,最终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这是一个给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找到兴趣所在、更阳光更自信的地方。”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丽萍说。
“你们比我们那时幸运多了,可以多想想自己喜欢什么,喜欢的你就能学好。”1998届毕业生葛毅辉回校为学弟学妹讲授陶艺创作时,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做好一件事,兴趣很重要。在陶瓷工艺界小有名气、成功复原开化青瓷的他,入学时就读的是机电专业。“其实我一直很爱画画,但当时没有想太多,只能说为了就业选专业。”葛毅辉说,毕业后他终于想明白要走的路,到景德镇学习瓷器制作,“如果像现在有这么多实践和换专业的机会,我可能会更早找到方向,少走弯路。”
育人模式:出新意
9月底,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衢州市教育局的专家赴开化职教中心进行调研。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江平用几个“不一样”来形容开化职业教育中心的这些创新举措: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出发,借助省中职课改东风,大胆探索,形成了 “不一样” 的选择性教学理念,创立了 “不一样”的理实一体教学环境,设置了“不一样”的校本课程,构建了“不一样”的技能型人才育人模式。他说:“学校正在践行理想教育的真谛——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
“开化职教中心的课改成功之处,在于真正尊重了学生的兴趣。”衢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童建中说,学校设立的一系列选修课也很有地方特色,如《根雕艺术欣赏》《开化土菜烹饪》《开化龙顶茶手工制作》等,可以看出是从学生兴趣点出发开设的。
这门课很好玩、学起来很有意思……在与开化职教中心学生的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他们的单纯与快乐。798文化创意苑里,一张张面孔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欢悦。这也许能解释徐辰帆等高一新生作出的在外人看来有点难以理解的选择:上普高线读职业中专。正应了那句老话:“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学生们快乐的表情,足以说明他们渐渐学会了选择,找到让自己出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