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小小少年,美德真棒

  有一群小小少年,做了许多大人不愿做、不敢做甚至做不到的事。

  路遇有人摔倒,当人们在考虑“扶不扶”时,两个单纯而勇敢的少年,毫不犹豫地跑过去,为伤者擦血,喊人帮忙,直到将伤者送上救护车,才悄然离去。

  他们是江山二中学生肖屹、叶留痕。10月9日,我省举行纪念少先队建队66周年活动,他们和其他19名“美德少年”被表彰。他们年龄虽小,却举起了崇德向善的猎猎大旗:有的富有爱心,有的自强不息,有的孝老敬亲,也有的诚实守信,让人感受到那股最初的、纯粹的道德力量。

  宣奕而,诸暨市暨阳小学五(4)班学生,从小无法独立行走,却从入学至今,只要身体允许,从不缺课。在课堂上,她总会穿着一件用来支撑上身直立的硬硬的“盔甲”。冬天,她得先脱下毛衣、棉袄,贴身穿上“盔甲”,刺骨寒冷;夏天,整个身子闷热难受。可小宣总是默默坚持着,乐观向上,学习成绩优异。

  史晶红,临海涌泉镇梅岘村14岁的女孩,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却早早挑起了照顾残疾母亲的重担。她出身在贫困家庭,父亲失去联系,母亲因车祸致残,如今读中学的她,带着妈妈住进学校宿舍,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她说:“母亲给了生命,抚养长大,照顾她是我应该做的。”

  这些孩子瘦弱的肩膀,扛住的是生活困难和艰辛,战胜的是内心的怯懦、动摇和恐惧。他们用一件件具体而微的琐事告诉我们,在年少时就具备了这种坚忍不屈的钢铁属性,未来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呢?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跋涉,耗力多,磨难多,除了要储备智力、体力等精神和物质能量,更需要补给充足的道德品行、人格力量等养分,如此,才能在每一个人生岔路口,不为外界所惑、所动、所惧,勇往直前。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阶段,孩子的内心是一个池塘,我们及时注入“清水”,就能为孩子留住“内心的高洁”。如果给枯枝败叶、污浊暗流留下机会,就会形成不良沉淀。作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反思,在观念多元年代,如何把美德的种子种在稚嫩的心田上,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中国是一个拥有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大家要从小尊师重教、诚实守信、互助互爱……”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曾经是我们儿时最深刻的记忆。美德一直是中国人最为尊崇的为人之本。然而曾几何时,品德教育变成了每周几节的思想品德课,充满说教,缺乏亲和力,公式化的计算方法和死记硬背的记忆技巧成了学业的重要部分,考试排名、学科分数才是老师家长最关心的事。

  显然,人的道德情感的培育,不是仅靠说教,而要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攒出来。暑假期间,上海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体验生活,一个“顽皮大王”目睹农村孩子的生活境遇后,深受震撼,毫不犹豫地从身上掏出了所带的钱,用来帮助贫困孩子。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美则中国美。面对当下的“重智轻德”“啃老族”“小皇帝思维”等现象,我们不仅需要“美德少年”作为孩子的人格榜样,还要通过各种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感染,为孩子们带来持久的道德积淀,让他们接好道德的接力棒,长大后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公民。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小小少年,美德真棒 2015-10-12 4035257 2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