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好干部五法
□左 亓
如何发现好干部是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重大命题的子课题,是干部选任链条的初始环节,是“把好干部用起来”的先决条件。组织部门作为发现好干部的职能部门,必须练就一双“慧眼”,掌握一套“绝活”。
近距离接触法。习总书记在干部选任上曾有过“四观察,四看”、“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名声在民间”等精辟论述,核心思想就是选人者要将更多注意力聚焦到了解干部、熟悉干部上去,更多地走出机关,走进干部群众,既听干部怎么说,也看干部如何干;既听干部自己怎么说,也听百姓民间如何议。通过认识、熟悉、比较;观察、倾听、分析,真正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广开渠道法。组织部门在遴选干部时,要尊重其他主体的识人行为,善于借鉴其他主体的识人成果。较之干部群体而言,组工干部人数有限,精力有限,难以将选人视角深度辐射到整个干部群体,这就需要善于调动各方力量,广开渠道,借外力拓展自身“眼、耳”,以惜才、爱才的使命感、责任感努力实现“野无遗贤”的理想状态。
流动激活法。“人挪活”是句俗话,但也蕴含着人才发现的客观规律。如果一个单位干部流动性不足,必然局面比较沉闷,反之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就可能产生人才源源不断涌现的喜人局面。当前,配置人力资源的方式主要是市场与计划两种方式,二者各有优劣。任由市场调节,流动性增强了,但盲目性也大,并会影响单位的稳定,弊端显而易见。完全由计划来调节,也容易产生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常常是有的单位人才积压,有的单位人才奇缺。若能通过建立计划调配和合理流动相结合的干部流通机制,搅活干部的一池春水,从而实现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中发现好干部。
实绩分析法。好干部的发现往往取决于识人者的“慧眼”,干部的甄别也受到干部管理者取得信息的质量、处理信息的能力、对经验教训的感知,以及决策关键人知识和个人自觉等因素的制约。如果缺少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决策参考,往往对干部的评价就停留在仅凭印象的模糊阶段,无法实现精确识别。因而,有必要区分干部类别、层次,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用客观的实绩、数据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手段和决策参考,从而更为全面、客观地印证、修正干部管理者对干部的评价。
自我涌现法。除了组织发掘以外,还要鼓励好干部的自我涌现。这就需要为广大干部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公平参与、毛遂自荐的渠道,正如当下火热的《中国好声音》等“草根选秀”节目让一批名不见经传的歌者一跃成为乐坛瞩目的新秀那样,找出一条实现干部自我涌现的新路。当然,在比选的方式、标准、机制上,应精心设计,真正让那些有信念、有学识、有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但要靠个体伯乐,更要靠群体伯乐。而这群体伯乐自然是公道正派的组织部门和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
【作者单位: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