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浙江江西三市县跨省文化结缘

江山常山玉山艺术节三十载不落幕

  本报讯 (记者 赵峥琳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余静轲) “你看,这是‘三山’艺术节的开场,咱们这龙舞得多漂亮。”十一假期间,只要碰到回乡的亲朋好友,江山市石门镇的姜金梅就拉着他们观看手机里的视频。

  伴着激情澎湃的开场曲,彩纱扎成的“蜜蜂”翩翩起舞,农家妇女们用灵巧的双手,把“蜜蜂”舞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蜂龙”。

  9月28日,在江山电影院举行的第30届“三山”艺术节上,53岁的姜金梅圆了一个梦。犹记1986年,第一届“三山”艺术节在江山巡演时,还是一名年轻姑娘的她观看了演出。“当时真是激动得不得了,就觉得这演出太好看了,多希望自己也在舞台上表演。” 后来,姜金梅成为一名文化干部,致力于发掘乡村传统文化。今年,她带领村民排演的石门镇传统节目《龙飞蜂舞》被“三山”艺术节选中,终于登上了她心目中最神圣的舞台。

  文化走亲:与时代接轨

  首届“三山”艺术节在玉山、常山、江山轮流举行,演出一票难求,场场爆满,三地都出现了人人争看艺术节,人人争说艺术节的盛况。上世纪80年代,小小县城为何能上演这样的艺术盛会?浙江江山和常山、江西玉山山水相连,风土相承,人情相依,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三地宣传文化部门均产生了开展文化活动横向交流的想法,一拍即合。1986年3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三县(市)宣传部、文化局及文化馆负责人在江西玉山召开筹备会议,签订了《关于玉山、常山、江山联合举办“三山”艺术节的协议》。“三山”艺术节就此诞生,从第二届开始,改为三地轮流做东,至今已走过30个春秋。

  能想象吗,30年前的艺术节,前卫又新潮。首届“三山”艺术节又称“三山”之夏音乐节,翻开节目单,不乏小提琴演奏、《诙谐舞》这样“洋气”的表演项目。

  而最“潮”,也是姜金梅30年后仍津津乐道的节目,是JSY电子声乐队演奏的轻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电吉他、电贝司、电子琴、爵士鼓……9个帅气的男青年, 穿着时髦的衣裳,演奏着大部分人闻所未闻的音乐。 “那个年代电视都很少,也看不了什么文艺演出,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音乐演奏,太新奇了。” 姜金梅记得,这是当年最轰动的表演,现场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江山市文化馆的祝建平就是JSY电子声乐队中的贝斯手。“那一年,我和当时的同事李华明在上海看了一场演出,第一次听到电子音乐,觉得太好听了,就想回来组建乐队。接到要办‘三山’音乐节的消息后,我们都想把这么好听的音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那个年代,祝建平和李华明外表看起来就是离经叛道的小年轻。李华明烫头发,穿花衬衫,许多朋友都打趣他涂了摩丝的头发“能让苍蝇跌断腿”;祝建平也是穿着喇叭裤,留披肩发。两人找来志同道合的朋友,购置乐器和书籍学习排练了几个月,终于在首届“三山”艺术节上大放光彩。

  文化搭台:展地域风情

  真正接地气的艺术节,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对此,祝建平很有感触。虽然年年推出新的曲目,但逐渐在艺术节上失去最受瞩目的光环,成立10年后,JSY电子声乐队还是解散了。“刚开始大家看个新鲜,可后来眼界开了,也就觉得电子乐没啥稀奇了。”祝建平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感觉到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变化,我们也要迎合他们的口味,所以后来我又开始重拾民乐表演。”

  近几年,村歌在“三山”艺术节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最负盛名的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就是通过“三山”艺术节舞台“唱红半个中国”的。第25届“三山”艺术节上,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书记汪衍君深情演唱起《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台下的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是噙着泪花听完这首歌的。这首村歌后来获得中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奖,“唱进”了央视大舞台。今年的“三山”艺术节上,汪衍君再次演绎,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村歌创作者陈宏君说,观众的口味又“土”了。“村歌是老百姓现在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因为展现的就是他们自己身边的风情风貌,反映我们本地的特色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创作者与时俱进。”

  江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祝荣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吃不饱的年代,能吃到面包很新奇,然而吃多了面包,大家又想吃红薯饭了。

  原创与创新一直是三地文化工作者们坚持的方向。今年的艺术节上,陈宏君为《沁园春·雪》重新谱曲,唱响了江山清漾毛氏文化;常山的歌伴舞《常山三宝》、《胡柚熟了》,玉山的歌伴舞《七里水乡》,既宣传了当地的秀丽风光与旅游经济资源,又是最接地气、展现当地特色的原创表演。

  “小地方要唱响一个艺术品牌,绝非易事。只有突出地方特色与独特的艺术表演样式,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玉山籍知名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张国清说,三地的婺剧、赣剧、木偶戏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几年愈发受到观众的喜爱,值得更深入发掘。

  当然,三地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也是艺术节得以长存发展的保障。30年来,三地都把艺术节当成年度文化盛事来办,财政拨出专款,宣传文化部门成立筹备小组,演艺人员全身心投入。“三山”艺术节已然成为三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三地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和桥梁。

  “‘三山’艺术节在我心里就像春晚一样,年年都想看。”姜金梅时不时回顾手机里拍下的表演视频,第30届“三山”艺术节落幕了,但就像花谢花再开一样,小城的“粉丝”们已然在期盼来年的艺术盛会。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江山常山玉山艺术节三十载不落幕 2015-10-08 4032411 2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