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祖国,我为你歌唱

  一抹鲜艳的红,点亮大江南北的绚烂秋色,只为欢度你的六十六华诞。这是迎风飘扬的猎猎旗帜,是革命志士挥洒的满腔热血,也是中华儿女对你的款款深情。

  五千年的长风吹过,你伟岸的身影依旧挺立在世界的东方。昆仑五岳,长江黄河,描绘着你广阔的心胸;万国朝觐、驼铃声声,诉说着你过往的荣光。我们虽不曾见你当初的风华绝代,却深爱你历经沧桑的容颜。

  从青铜器上的甲骨文中,从史官写就的春秋笔法里,我们试图走近你,读懂你。你道不完的过去,鞭策我们孜孜不倦;你望不尽的未来,激励我们砥砺向前。

  (一)

  121载春秋,散尽了甲午硝烟。但我们仍在寻找,那满载爱国赤忱的战舰,不知沉睡在海底的哪个角落。国庆前夕,随着一组带有“致远”的繁体字样瓷器碎片的出水,证明在大鹿岛西南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船,正是北洋舰队致远号。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那场激烈的海战中,致远号弹药将尽、遭受重创,舰长邓世昌毅然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最终,因被敌舰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而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10月4日,致远号的水下发掘工作正式启动。除大量文物外,考古队员还发现七八具残缺的将士遗骸。它们,诉说着昔年惨烈的战事,也彰显着将士的视死如归的情怀。

  致远舰,消失在世人眼中百余年,却因将士们的爱国情怀永垂青史。这份情怀,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诗经》中那条“坎坎伐檀”的河流。它为“与子同袍”的战歌伴唱,浇灌屈原的香草,孕育苏武的风骨,融入民族血脉,传承至今。

  战火已熄,但唱给英烈的挽歌未终,对救国志士的致敬永不停止。 9月28日,杭州钱塘江畔的我省首个功勋纪念墙奠基,以提醒民众“国庆勿忘祭先烈”。 这个国庆节,许多人们自发来到烈士陵园,寄托哀思。

  在狼烟四起的年代,先辈们用生命将祖国守护。从甲午海战、中法战争,到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他们挺起民族脊梁,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致远舰的发现,令我们铭记;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令我们铭记;烈士纪念日中的诸多活动,令我们铭记。这个国庆,将知耻而后勇的爱国情,刻入我们的骨髓。

  共和国66岁生日里,曾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的天台老人徐福正,再度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观看9·3大阅兵的重播,爱国,是他在后辈耳边的谆谆嘱托。

  10月3日,中国海警舰队编队,远赴钓鱼岛领海内巡航。劈波斩浪中,续写血性男儿的报国壮志。

  (二)

  光阴如漫天大雪,掩住先人未竟的话语,将爱国情凝成心中的月光。此情不老,因为它也是仰望星空的遥想、追梦途中的脚步。

  10月5日,85岁的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46年前,屠呦呦开始参与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的国家“523项目”。1971年,受中医药典籍启发,她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被成功提取,并在抗击疟疾中显示奇效。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成就之后是踏实的足印。为筛选中草药,她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细致筛选,最后锁定青蒿;为获得100%的青蒿提取物,她所在的课题组在191次低沸点实验后,打开成功之门。

  爱国,不是简单两字。它包罗万象,意义深远。在屠呦呦的人生经历中,它是以身试药导致肝脏受损的默默付出,是上百次实验失败后的坚持不懈,是让全世界病者共同受益的仁心大爱。

  家国天下,常让人觉得力有未逮。个人之渺小,仿佛喜马拉雅山脚下的石子。该如何向祖国献礼?幸而,有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导,他告诫我们,先做好一粒石子的事,铺筑通往未来的路途,才有资格谈及彼岸和远方。

  当80万游客徜徉在西湖时,环卫工王永林的长假却无暇赏景。每天4时左右,他就带上前一晚备下的午饭,直奔西湖而去。位于断桥和白堤上的500米保洁路段,首趟清理出的垃圾就超过200斤,而每天的工作时间则加长到14个小时。

  假期中,一张护士为病娃喂奶的照片,温暖了许多人的朋友圈。在深圳光明新区中心医院,刚满月的小威伟不愿配合手术,哭闹不休。尚在哺乳期的护士李宝霞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从同事手上抱过婴孩,用乳汁安抚他的哭泣。

  爱国,并不都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它也是平凡岗位上的英雄气概、琐碎日子中的温情相助。一颗颗爱国心,因责任、担当而闪耀。

  (三)

  爱国,是每个国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份情,从诗卷中传唱而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闭上双眼前,难以割舍的牵挂;“南望王师又一年”,是等待,是黎民百姓对故国的眷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仁人志士愿为复兴家国,肝脑涂地的呐喊!

  爱国,跨越时空。你瞧,半卷的红旗,已从塞北辕门,飘扬至金秋江南。在西湖游船,在义乌街巷,在玉环码头……国旗是举目可见的最美风景。

  节日里,开办义乌创业青年公寓的在校生杨涛仍旧忙碌。4个月前,他租下三层房屋,采购电视机、洗衣机等设施,以每月400元的价格对创业者出租,并提供创业信息。曾经,青年为保留民族火种,跋山涉水,在边陲山城度过“西南联大”的艰难岁月。当下,他们通过不断创新,追寻属于“新青年”的光荣与进步。

  10月1日早晨7时许,德清农妇朱来娣家的小院中,五星红旗第17次冉冉升起。每逢国庆升国旗,是她的“家规”。对国旗的特殊情感,源于儿时姑父讲述的红色故事。那些战火中的感人故事,在她心中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国旗也成为她心中最神圣的标识。

  爱国,是芸芸众生的质朴情感,也是我们无论身在何地,都萦绕心间的情思万缕。

  在没有国庆节假期的澳大利亚,就读于悉尼大学的浙江姑娘孙菲菲办起了国庆派对,与朋友们一同重温《开国大典》,共读一首《叫我如何不想她》。不到海外,不知爱国情切。想念,在微风吹动头发的时候,在这般蜜也似的银夜,在燕子回归的季节。仿佛,祖国在耳边呢喃,“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愿听毕一声汽笛,睁眼就落入祖国的怀抱。

  从“神十”飞天到“蛟龙”探海,从就业机会的增加到社会保障的完善,祖国的每一点进步,都积累着我们的幸福,激发出实现梦想的信心与力量。

  一位诗人曾说:“德国人是做梦的时候清醒,中国人是看梦的时候清醒;中国人一千年之前就不做梦了,只是将‘人生如梦’的话说了又说。”将梦看得清醒如此,中国人怎么能不老?但老又何妨。

  希望附丽于存在,也附丽于梦想。有梦想,便有希望和光明。无论什么年龄,需以何种方式,我们都愿将自己献给你,祖国,在你最为需要的时刻。

  祖国,你是我一生的爱人!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祖国,我为你歌唱 2015-10-08 浙江日报2015-10-0800010 2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