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工业强省

文章导航

新昌:工业创强之道

  新昌

  工业创强之道

  真正强化绿色观念和环保意识,走生态立县之路;突破资源制约,立足自主创新,企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82%,企业竞争活力充分迸发。“坚守生态、创新驱动”已内化为新昌县域发展的基因,推动着新昌工业持续做大做强。

  文/陈爽

  时间总是略带点魔性的味道,留存了足够的空间,让小县城新昌顺利完成两个维度的跨越:11年,从全省次贫县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8年,从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

  这种蜕变现象让昔日熟知新昌的人们慨叹不已。在以科学视角反思发展问题的当下,“生态”与“发展”两个要素的动态平衡,足以体现这座工业城市动人的城市品性。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三位一体,是新昌叩问未来的核心法宝。深度解构工业城市新昌的发展模式,我们总能捕捉到“创新”、“生态”等关键性因子,一座将创新融入灵魂的小县城,在“退”与“守”之间挥洒自如;一片将生态作为城市之基的土地,在舍与得之间呵护着美丽的绿水青山,这其中传递出的智慧和能量,成为解答现代城市发展命题的灵感来源。

蜕变:科学发展的经典十年

  新昌素有“东南眉目”之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格局,工业经济建设用地匮乏,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这样的地貌特征俗称“穷山恶水”,无疑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短板,也使多年前的新昌处于全省次贫县行列。

  回溯新昌城市发展的历程,工业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1世纪初的一段时期,新昌境内不少化工企业过分追逐规模效应,盲目的产业扩张曾一度导致生态与发展失衡,最终酿成环境群体性事件。尽管事件迅速得到妥善处理,但重新定位发展与生态的关系随即在新昌以及全省引发思考。

  发展与生态之间应恪守怎样的界限?以怎样的方式突破土地资源局限,并保障企业的亩产效益?新昌人开始重新审视自我,痛定思痛之后,对科学发展的内涵进行新一轮的解读,“要真正强化绿色观念和环保意识,走上生态立县之路”,成为新昌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一张宏伟的战略蓝图,指引着新昌开启十年的创新发展之路。十年,一场场有关生态与经济的华丽蜕变在新昌这个山区小县全域上演。

  对支柱产业——医药行业“痛下狠手”整治,新昌江两岸40多家重污染的医化企业被关停或搬迁,医药化工的比重从65%下降到20%,装备制造的比重从原先的30%上升到现在的近70%,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GDP增长了3倍多,财政收入增长近7倍,跻身全国百强县;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400万吨;2009年起,新昌三江出境交接断面水质获省政府考核六连优,是全省唯一获得该成绩的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新昌还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成为浙江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成功获得浙江省治水“大禹鼎”奖牌。

  十年后,在新昌人富起来的同时,新昌的生态美了,产业格局变了。城市形象逐渐褪却了以往的负面因素,留给人们的是长长的赞叹和持续了十年的经典发展故事。

创新:提质增效的不二法宝

  关于“新昌”的地名意义,现代人给予这样的解释:“新昌,因创新而兴,因创新而昌。”“资源不足科技补”,正是科技创新,引领着新昌企业不断打破既有发展模式,寻求自我机制更新,从汹涌的竞争红海中突围而出。创新,已经成为新昌的城市基因,使得新昌能够跨越资源先天不足的缺陷,推动新昌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一直是新昌的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近年来,这两类企业自觉自愿探索不同形式的创新,不断夯实着新昌在这两个领域的国际化地位。

  京新药业,作为医药上市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将成品药销到英国高端市场的医药企业,也是国内第5家通过欧盟GMP认证的药企。近年来,京新药业在强化产品研发的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和产品特色,积极拓宽企业产业链和发展版图:在新昌建立制剂生产基地,在江西上饶和上虞建立原料药生产基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建立中药生产基地,在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建立上海研发中心。更让京新药业骄傲的是,2014年,公司在英国建立海外合作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今年,公司又投资收购美国Pharmula Laboratories。创新战略思路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不久前,捷昌驱动自主研发、生产的可升降办公桌获得了来自美国谷歌2万多张的订购大单。当国内不少同类企业尚停留在模仿捷昌驱动3年前的产品时,捷昌驱动凭借两年千分之二的产品返修率,成为升降桌核心部件——直流电动推杆的行业标准制定单位。

  “作为绍兴市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后,意味着在科技创新方面需比竞争对手投入更多。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应给予知识产权保护更多关注,从而保障高新技术企业追求创新的积极性。”捷昌驱动董事长胡仁昌说。今年,新昌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已经达到7家,有望有更大的突破。

  在新昌,类似的企业创新例子不胜枚举:新和成公司每年投入到研发当中的经费占销售比重达5%,拥有60多项专利授权,3年前,投入3亿多建设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浙江医药拥有257个专利、10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万丰奥特出资15.2亿元收购全球一流镁合金生产企业加拿大Meridian公司,进入新材料领域,工业机器人畅销市场;日发精机,生产的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单台(套)售价就高达2000多万元,在收购意大利MCM公司后,已拥有飞机零部件生产及装配能力……

  当“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互联网+”的大时代相遇,意味着“两化”融合走到了最重要的历史节点。在新昌,企业浓厚的创新氛围与当地政府的主动作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新昌实体经济向更高层次跨越。

  ——确立“2+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2”即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2个战略性支撑产业,“X”即培育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若干潜力产业,每年安排1.5亿元发展资金,通过要素集聚、项目集中,产业正以零部件生产为主向成套装备转变,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到战略性产业转变,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大型数控机床等发展迅速。目前,新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已达4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占比在55%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集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新昌依托高新技术园区和新昌工业园区两大省级平台,园区已聚集全县90%以上的工业总量;国家级轴承及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运行,今年5月,第一批8家企业检验检测设施实现开放共享,开放设备价值3.7亿元,现已服务企业661家,社会资源检测费用普遍低于市场价4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资超亿元、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建成投用,16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先后入驻;投资超亿元的工业设计基地基本建成,一批高层次科技服务中介、企业研发机构和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公司正集聚而来。

  ——将互联网元素与现代服务业衔接,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园、文化产业园建设,今年4月,新昌与阿里巴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企业云平台、智慧旅游、农村电子商务三大项目已启动实施。

  资源不足科技补,规模不足质量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全方位的持续创新带给新昌的回馈十分显著。新昌在全省工业强县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列前十名,科技创新的主要指标列全省前列,成为全国第一批科技工作先进县、全省唯一县域综合性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新昌两化融合指数中的工业应用指数达到38.38,居全省第二。新昌科技创新开始进入快车道,不比大小比创新成为企业共识,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主体正从大企业为主向大中小企业共同推进转变,创新方式从仿制创新为主向原始创新转变,企业不断加强对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82%。

  “天姥英才”计划,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才计划。新昌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资金,引进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与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探索企业柔性引才机制,“户口关系在外地、平时工作在新昌”渐成一种新型的引才留才模式,一批又一批的高等院校研究生团队为新昌企业工作。今年以来已引进国千、省千人才4名,海外工程师、资深专家65名,同比增长221%,研究生1110名,同比增长348%,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专业技术人才万人拥有量达1482人,走在全省前列。如新和成公司今年已引进研究生以上人才106名,其中博士生近20名。

  走进新昌,看到的最漂亮的房子是研究院。全县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8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4个(国家级4个),数量全省领先。新昌还创新实施企业多研发中心模式,已建立海外研究中心11个,在上海、杭州等智力富集地区建立研发中心26个,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占比达75%。

  新昌企业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达上百种之多,今年6个产品列入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6个产品被认定为全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分别占全省的5.3%和6.2%。目前,新昌新产品产值率已经超过50%,机械装备类产品的智能化率已达到70%以上。

  2014年,全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现场会在新昌召开;2015年,全省轴承行业“机器换人”现场会在新昌召开……如今,新昌县正在加大力度重点实施“五换四覆盖”两化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产品换代、机器换人、制造换法、商务换型、管理换脑五大专项行动,全力争创国家两化融合综合性示范区,今年两批337个项目已下达实施,已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轴承行业已被列为省级十大行业“机器换人”试点,三花、新和成、万丰、皮尔轴承等12家企业基本建成数字化工厂。

  一批互联网+、云工程和云服务、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继投资55亿元建设高科精品园和攻占工业机器人高地后,今年8月,百亿企业万丰又举行了“智慧工厂、航空项目”推进会,意味着万丰将再度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领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这些正是新昌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生态:品质之城的坚定守望

  新昌的山,层峦叠翠,奇峰幽谷;新昌的江河,澄澈清爽,水趣盎然。自古以来,富有才情的文豪们从不吝于对秀美新昌的由衷赞美,新昌山水的靓影总能在诗人们的旷世之作中轻易找到:白居易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李白则以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诗篇,沉醉于天姥山的千古一梦。

  经过一场华丽的蜕变,如今的新昌,更能体会自然生态所蕴含的美学和人文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早已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个环节,变成和每一家新昌企业、每一个新昌人息息相关的全局性事业,恪守生态之美,是新昌站立于时代潮头的根本姿态,城市的品质也因此得以重新塑造。

  当我省启动“五水共治”,新昌乘势而上,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出台《新昌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方案》,制定严苛的企业入驻标准,严格环境准入,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禁止落地;投资4.2亿元的嵊新污水处理厂和投资1亿多元、总长近30公里的截污总管建成后,沿江企业的污水全部纳入总管;今年,总投资达2.5亿元的城区污水纳管工程开工,将建成涵盖城区和工业园区的截污“毛细血管”;社会各界的捐款超过1亿元,7家上市企业捐助了4750万元;群众积极参与治水,成立了400多支村嫂义务监督队,形成了确保“五水共治”长效机制的民间力量。

  而今,围绕生态做文章,绿色发展的理念已转化为新昌企业日常生产的生动实践,做绿产品、做绿GDP成为多数企业的自觉诉求。

  新昌制药厂“以科技创新促产品结构调整,以技术改造促使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了“在创新中寻找循环、在循环中寻求高效”的经济发展战略理念。利用制药脚料及副产品作为燃料代替柴油,已是一种普遍之举。

  亩产论英雄,科技定去留。新昌在“四换三名”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每年淘汰落后产能20多家、腾出用能2万吨标煤,引导和倒逼企业提升发展质量。目前,规上企业亩产税收达到40.78万元,万元GDP能耗比全省平均低25%,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全省平均35%。据统计,2006年以来,以每年损失近2个亿的税收为代价,累计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或项目40多家。实行科技导向的差别化用地价格机制,投资强度按省定标准再提高20%以上,通过空间换地,倒逼企业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工业用地容积率接近2。

  对生态的坚定守望,也为建设“美丽新昌”、提升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和资本。如今的新昌,佛道之源、山水之旅、唐诗之路、田园风光、茶香体验、丝绸文化等交相辉映,一座宜游、宜居、宜闲的品质之城吸引着八方宾朋,也为“两美”浙江注入了新昌式解答。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处于关键时期的当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必将继续引领新昌迈向更加璀璨美好的未来!


浙江日报 工业强省 00008 新昌:工业创强之道 2015-10-08 浙江日报2015-10-0800008;浙江日报2015-10-0800009;浙江日报2015-10-0800007;浙江日报2015-10-0800013;浙江日报2015-10-0800014;浙江日报2015-10-0800018;浙江日报2015-10-0800015 2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