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文创产业激活古堰画乡——

瓯江畔,创意在流淌

  本报丽水10月2日电

  记者 聂伟霞 区委报道组 吴立库

  “烟雨蒙蒙,白帆点点,水色澄碧,山影明秀……”10月2日,国庆长假第二日,天清气朗,丽水莲都的古堰画乡,散发着醉人的气息。

  走进古堰画乡,迎面一棵千年古樟树,枝桠伸展到瓯江边,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屹立着。古树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采风、写生的人群。

  “古堰画乡不仅是游客的天堂,更是乡村创客的寻梦之地。”画师陈金仁说。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在古堰画乡投资主题民宿、文化创意等产业,宁静的古堰画乡因此而焕发出时代的乡村魅力。

  游在画中:

  看“中国巴比松”

  “油画一条街”上,郑宝英油画工作室门庭若市,许多游客前来就是为了一睹郑宝英创作的名为《暮归》的油画。《暮归》上个月随丽水巴比松画家团到法国巴比松市举办画展,纯朴的画风、浓郁的乡愁,让法国巴比松画家记忆尤深。“能得到巴比松画派大师的认可,增加了我创作的信心。” 郑宝英激动地说。

  刚从意大利游学回来的郑宝英毕业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是个自由画家,3年前来到古堰画乡,就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在这里能找到艺术的灵感。”郑宝英说。如今,她已在古堰画乡安了家。随着生活的深入,丽水的巴比松油画与人结合得更为紧密,把丽水的乡土人情也描述得更为淋漓尽致。

  “今后,我们将大胆尝试油画新的表现方法,以更丰富的油画语言来展现丽水的风土人情,在颜色的选择上更多地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图。”郑宝英说。

  古堰画乡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氛围吸引了一批批乡村创客。目前,丽水拥有在水一方、九龙巴比松、石牛、乡村七九八等多个艺术写生基地,仅在水一方一家写生基地,一年接待写生创作的画家和学生,就超过10万人次。

  住在画中:

  油画走进民宿

  新开的民宿“画中游”最吸引眼球,门厅上一块艺术造型的门牌令人震撼。

  “光是这块门牌就花了几万元。”老板陈金仁是一位画家,10多年前来到古堰画乡,3年前开始从事民宿经营。陈金仁的身份也从古堰画乡油画协会会长,变成了古堰画乡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

  “文化与旅游产业有很多方面其实是相通的。”在陈金仁的店里,老式楼梯、书架、草帘、水车,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游客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体验农家慢生活,还可以摄影作画。

  来自东阳的吴延青带着一家人来到这里,一住就是好几天。“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文气息,正是我想要的。”

  正因如此,“画中游”民宿从开业起就一床难求。“下回你再来时,每个房间里将挂满油画。”陈金仁说。

  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民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据统计,古堰画乡景区民宿共有20多家,房间数256个,床位数720个,国庆期间订房率达90%。这些各具特色的民宿,成为古堰画乡一道独特的风景,共同推动着古堰画乡的发展。

  富在画中:

  激活乡村资源

  走在古街,不时会被一些新的文化艺苑所惊艳。在“添艺画苑”,画师雷发荣正聚精会神地在一片香樟木板上做油画,满屋散发着香樟树和油画的香味。雷发荣说,把香樟树锯成片,稍加清洗、打磨后,就可变成“画布”,用来作画。

  “古堰画乡是个创业的大平台。”40岁的雷发荣说,他将丽水本土风光画在具有浓郁乡土、生态特色的香樟板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樟油画,受到游客欢迎,画苑生意也不错。

  在瓷器上作画,在鞋子、衣服上素描作画等等,创客用手中的画笔,在不同载体上绘出美丽山水与地方人文情怀。

  “现在,古堰画乡有了这么多人在这里创业,原来闲置的房子有了用处,每年每户能收到租金2万元以上,沿江的房子租金高达5万元。”大港头一村民说,“村集体每年通过出租村里的河道、舞台、停车场、办公用房等闲置资产,一年的租金可达几十万元。”

  创客的涌入,整合了乡村资源,村里原本闲置荒废的房屋、土地,如今变成了畲风民宿、百亩荷花和蔬菜、竹林基地,成为古堰画乡乡村休闲旅游的一部分,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如今,古堰画乡的乡村风光、创客创业、村民生活,都是一幅幅醉美的画作。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瓯江畔,创意在流淌 2015-10-03 4030256 2 2015年10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