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校园枪案至少10人死亡
奥巴马哀叹“司空见惯”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美国一所社区学院1日发生枪击血案,至少10人死亡。
案发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哀叹,这类事件在美国已变成“司空见惯”。
枪手交火中死亡
枪击事件发生俄勒冈州罗斯堡的安普夸社区学院。当天上午大约10时30分,警方接到报案,随即赶到现场。枪手在与警方交火过程中死亡。
学生科特尼·摩尔告诉罗斯堡当地一家报纸,当时正在上课,突然子弹从窗户射入,击中老师的头部。枪手随即闯入教室,要求所有人趴在地上。然后,他又要求所有人站起来,报出自己的宗教信仰。随后,他继续开枪。
一名在隔壁教室的学生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当时传出“35至40声枪响”;一名学校附近居民说,枪声陆续响了大约一分钟,随后警察和救护车赶到。
俄勒冈州司法当局起初说,13人在枪击中死亡,至少20人受伤。稍后,道格拉斯县警长约翰·汉林说,10人确认死亡,7人受伤。“我们知道,就伤亡人数的报道不一,不过,我可以说,这是现在我们掌握的最准确数字。”汉林说。美联社援引一名联邦调查局发言人的话报道,10名死者中包括枪手。
警方现阶段认定,枪手年轻男性,单人作案。警方正在调查他的作案动机。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4件武器。
安普夸社区学院创建于1964年,在校全日制学生约有3300人。
学生惊魂难定
案发正值上课时间,不少学生在教室里。一些学生说,当时学校里充满惊慌和恐惧的情绪,他们四散逃跑或躲藏在教室里。
卡桑德拉·韦尔德事发时待在靠近枪手行凶地点的一间教室内。她告诉当地媒体记者:“我大概听到35至40声枪响。”
她说,一名同学当时打开门,想看看发生了什么,随后就被子弹击中。“然后我们锁上门,关上灯……我们都吓坏了,给911和父母打电话,告诉父母‘我爱你们’,因为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可能是我们最后说的话。”
“我们把背包、椅子以及其他可以找到的东西挡在身前,保护自己,以防他(枪手)进来。”韦尔德说。
另一名学生布雷迪·温德尔说,事发时他在教室里听到一声巨响,他刚开始还以为是课桌或者其他东西砸到地板的声音。
温德尔说,他的老师朝门外喊了一声,确认是否一切正常。随后,他们就听见枪声响了起来。“有人说那是射击的声音。我们全都惊呆了,然后夺门而出……我没有任何时间思考,要么抗争要么逃跑。”温德尔说。
也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枪击的发生。多名学生说,直到听到警车和救护车的警报声才意识到发生了事情。卢克·罗杰斯说:“我们以为可能是演习,因为起初我们没有听到警报或其他声音。”
枪手或意欲出名
罗斯堡镇政府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枪手名叫克里斯·哈珀·默瑟,26岁,不是安普夸社区学院的学生。罗斯堡所在道格拉斯县的警察局长约翰·汉林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发言人贝丝·安妮·斯蒂尔证实默瑟的死讯。
执法部门先前说,枪手是一名20岁的男子。
汉林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多名警察在枪击现场和犯罪嫌疑人交火。嫌疑人在交火过程中丧生。他没有说明默瑟是被警方击毙还是自杀。
美联社报道,默瑟家住距离罗斯堡不远的温切斯特。在他住处的公寓楼外,警方已拉起警戒线。住在默瑟楼下的勃朗特·哈特说,嫌疑人“看起来很不友好”。她说,默瑟经常“在夜晚独自坐在阳台上,当时仅有微弱的灯光”。
哈特说,一名据信是默瑟母亲的女子和他住在一起。枪击事件发生后,那名女子“大哭不止”。
警方正在调查默瑟的作案动机。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案发数小时前,一名疑似枪手的网民在一家聊天网站上发帖,警告称“如果你人在西北部,明天不要去学校”,还说要现场“直播”。
这篇主题帖中一些跟帖以为“楼主”打算制造校园枪击案,其中一些网友以略带讽刺的口吻给他提建议,包括采用什么方法,使用哪些武器。
“楼主”还说,“这是我唯一能上新闻的时候,我太微不足道了”。
暂时无法证实这一消息的真实性或者是否与1日的枪击案相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了解调查进展的内部人士为消息源报道,执法部门正在追查疑似枪手的人在社交网站发的帖子和回帖。
奥巴马再吁限枪
美国枪支泛滥,包括校园枪击在内,各种枪击血案频发。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包括凶手在内,33人死亡、23人受伤。2012年12月,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严重枪击案,20名儿童和6名成年人遇害。美国反枪支泛滥团体统计,安普夸社区学院枪击案是今年第45起校园枪击。
美国总统奥巴马试图推动立法以加强枪支管控,但是遭到强大阻力,收效不大。奥巴马1日在白宫记者会上表情严肃,把最新校园血案归责于反对限枪的游说团体和国会议员。“这种事几个月就在美国上演一次,原因就在于我们作出的政治选择。”他说。
“这差不多已经司空见惯,新闻报道也是例行公事,我站在这个讲台上的反应最终也是例行公事。”他无奈地说道,“我们对这类事件已经麻木了。”
奥巴马说,反对管控枪支是对抗美国民意,美国选民应该发出声音,改变枪支泛滥的现状。“由于我们不作为,那些家庭失去了亲人。我们都应该为此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