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最高检出台意见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

检察人员故意实施11种行为应担责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陈菲) 根据最高检28日公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检察人员在司法办案工作中,故意实施11种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司法责任:

  包庇、放纵被举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毁灭、伪造、变造或隐匿证据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据的;违反规定剥夺、限制当事人、证人人身自由的;违反规定限制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权利,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超越刑事案件管辖范围初查、立案的;非法搜查或损毁当事人财物的;违法违规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财物的;对已经决定给予刑事赔偿的案件拒不赔偿或拖延赔偿的;违法违规使用武器、警械的;其他违反诉讼程序或司法办案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

  意见规定,检察人员办案中有错案发生,依据情形可被追究三类司法责任。这三类责任根据检察官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客观上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分为故意违反法律法规责任、重大过失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三类。

  除上述故意实施的11种行为外,意见规定检察人员在司法办案工作中有重大过失,怠于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出现重大错误,或案件被错误处理的;遗漏重要犯罪嫌疑人或重大罪行的;错误羁押或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涉案人员自杀、自伤、行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毁证、逃跑的;举报控告材料或其他案件材料、扣押财物遗失、严重损毁的;举报控告材料内容或其他案件秘密泄露的;其他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等8类后果之一的,应当承担司法责任。

  意见还规定,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检察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怠于行使或不当行使监督管理权,导致司法办案工作出现严重错误的,应当承担相应的司法责任。

  意见指出,司法办案工作中虽有错案发生,但检察人员履行职责中尽到必要注意义务,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不承担司法责任。检察人员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办案程序、文书制作以及司法作风等方面不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但不影响案件结论的正确性和效力的,属司法瑕疵,依照相关纪律规定处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检察人员故意实施11种行为应担责 2015-09-29 浙江日报2015-09-2900010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