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陈香梅捐赠展启幕

包括8293件信函证书,4622张照片等物品见证赤子之心

  本报杭州9月28日讯 (记者 刘慧 通讯员 周炜) 江南烟雨,着一袭旗袍静静地走在幽静小道,阵阵清笛从远处飘来,伴着梅香如有似无……这般如诗似画般的场景出现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月牙楼二楼的展厅里——28日,《一缕梅香寄真情——陈香梅女士捐赠展览》在这里开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正值美籍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九十寿诞。为感谢陈香梅为祖国作出的贡献,以及对浙江大学的慷慨捐赠,9月28日,“陈香梅女士捐赠展览开幕式暨《陈香梅画传》首发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自2011年以来,陈香梅先后向浙大捐赠了中文资料、证件、影像光盘等珍贵档案两万余件,服装121件(套)。展览从陈香梅女士的捐赠中,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128张珍贵照片和43件(套)服装,通过实物展示和照片互证,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世家才女、烽火情缘、华府春秋、赤子之心、风华依旧”5个部分,讲述了陈香梅精彩的人生故事。

  传奇女性陈香梅是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为什么她会选择把她的物品捐给浙江大学呢?这先要从她与杭州的缘份说起。

  忆杭州,缘起于70年多前的那一场跨越国别和年龄的爱情。正是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城市,少女陈香梅说服父母同意婚事,与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冲破了重重阻碍、喜结连理。此后,她的心中存下了对杭州的独特偏爱。

  陈香梅和浙大也有着很深的渊源。2000年,时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邀请陈香梅到浙大作了题为《新世纪的挑战》的演讲。这次浙大之行让她实实在在地接触到了热情而敦厚的“东方剑桥”。

  耄耋之年的陈香梅,对祖国和人民保持着赤子般的热爱。妥善地处理自己保存的物品和文档,是她的夙愿。为此,她寻寻觅觅十多年,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对象。从北京到上海,从重庆到广东,许多地方和学校等机构有意接受陈香梅的物品并代为保存,但她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2011年6月,应邀访问浙江大学的陈香梅欣然接受了浙江大学名誉校董的聘书。在这期间,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就陈香梅向浙江大学捐赠事宜签署了备忘录,将陈香梅珍藏的中文史料和织品等捐赠给浙江大学。备忘录上,一行字力透纸背:“这不仅仅是陈香梅女士的委托,中美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委托,更重要的是公众的委托。”

  “她把所有的英文档案托付给哈佛大学,将所有的中文档案托付给浙江大学,我想这里面有她对浙大的一种肯定。同时我相信,她也希望浙大能和哈佛有更多的交流。”浙大校长助理张美凤用这样两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她完整地见证了这段正在发生中的“历史故事”。

  张美凤说,她现在依然记得,2012年6月,她与时任校长杨卫等去陈香梅在美国寓所时的情景。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三点:一是陈香梅家里陈列了许多陈纳德的照片、书画等物品;二是她家中保存着很多与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合照和很多中文报纸;三是陈香梅承诺捐赠给浙江大学的大部分服装都已提前整理妥当,而且每件衣服都附有一张照片。周全的考虑与细致的用心让张美凤感慨不已:“她对浙大的一份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在远离大洋彼岸的美国华盛顿,无论主客,话题都离不开中国的发展和浙大的发展,这份温暖而独特的记忆深深地留在了张美凤心中。

  陈香梅曾说:“我的那些东西,不想把它们留在美国,一定要运回祖国来。其中有一些是很有价值的,我希望浙大的同学们能够在档案馆里看到历史的脚印,让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回归教育。”

  她捐赠的8293件信函、证书等文献材料,4622张珍贵照片,127张视频和照片的刻录光盘……两万余件物品,见证着一位游子的赤子之心。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行政副馆长楼可程说:“陈香梅对浙江大学的信任,是因为她关注教育。她希望这些档案和服装既能用于对历史的研究,又能让学生看到历史的脚印。”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说:“我们希望档案馆不仅是浙大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研究的宝库。”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陈香梅捐赠展启幕 2015-09-29 4026150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