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今日绍兴

从“空降兵”到“贤内助”

柯桥助企指导员帮企业爬坡越坎

  区委报道组 张兴刚 通讯员 莫悦

  本报讯 “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候局外人看得更清楚。” “我们都是‘泥腿子’出身,搞企业文化、企业党建不知道如何入手,助企指导员在规范企业运营上的确帮了大忙”……日前,出席柯桥区助企指导员工作座谈会的企业家们纷纷表达肺腑之言,希望政府加强助企指导工作,帮助企业爬坡越坎。据悉,柯桥区今年再次选派64名干部到69家企业担任助企指导员。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了,许多企业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柯桥区政府在一次面向1104家规模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渴求“外援”伸手助一把的强烈愿望;而如何发挥退职未退休的干部作用,正是组织部门研究的一个课题。这次问卷调查,意外地打开了盘活老干部资源、优化政府服务的新思路。

  当年,柯桥区以优化投资环境、提振发展信心、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以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为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和老干部自身特长和优势,探索迈出了向企业派驻助企指导员的第一步,要求助企指导员积极履行“科学发展服务员、企业和谐协调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人才工作联络员、党建工作指导员”的“五大员”职责,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品牌打造、企业党建等发展难题。

  “企业最紧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有宏观管理经验的管理者,这样的人才没有十年二十年培养不起来的。”绍兴市八戒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葛云明深有体会,认为政府此举是将服务真正做到了点子上。“八戒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时管理比较松散,2012年,助企指导员桑志康进驻合作社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建章程、立制度等工作,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了所有社员企业供应饲料、疫情防治、病死猪处理的“三统一”,帮助合作社提升了效益。

  从“空降兵”到“贤内助”,经过5年实践,柯桥区助企指导员工作越来越被认可,要求派驻指导员的企业和申请担任助企指导员的干部越来越多。助企指导员们发挥机关干部优势,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整合利用企业人力、物力资源,干出了诸如抓党建促发展等许多实实在在的实绩。助企指导员张祖德组织所在企业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活动,其中一条员工技改建议使企业节约成本200余万元;助企指导员王云根以企业文化为党建工作切入点,协助所在企业策划建立了会稽山藏书楼,成为绍兴市企业文化创新的典型。

  据了解,自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行助企指导员制度以来,柯桥区至目前已累计5批次向184家企业派出助企指导员157人次。助企指导工作也不断创新,不仅选派对象范围从试点时的退职未退休干部扩大到年轻干部和85后源头干部,今年还首次选派7名干部到两新组织担任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今年8月,柯桥区还将“助企指导员”更名为“助企服务员”,以进一步增强助企角色意识、服务意识。

  为有效落实和完善助企指导员制度,5年来柯桥区还相继出台了助企指导员例会交流制度、巡视督查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范约束机制。助企指导员制度既是延伸政府服务、改进机关作风的有力抓手,也是发挥干部余热、锻炼提升素质的有效平台,这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有效创新做法,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浙江日报 今日绍兴 00026 柯桥助企指导员帮企业爬坡越坎 2015-09-29 浙江日报2015-09-2900014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