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今日绍兴

打好六大硬仗 开展十大攻坚

绍兴“一号工程”剑指“三河”

  通讯员 陈全苗

  “一号工程”凸显绍兴对治水,特别是对“清三河”工作的执著。

  “绍兴作为大禹治水的地方,要把治水作为‘一号工程’,坚定不移地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以最高的标准,做到全省最好,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绍兴发展的新天地……”这一席话,言明了治水之于绍兴的巨大现实意义。

  今年,绍兴市按照“全民总动员、打好翻身仗、力争大禹鼎”的总体目标,以治污水为核心,以实现河道水清、面清、岸清“三清”为目标,重点打好六大硬仗,并作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当前的“一号工程”。

  六大硬仗,治污为首

  六大硬仗,是指深化“三河”整治、工业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截污纳管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水质断面治理,其核心就是治污水。

  确实是一场硬仗。

  绍兴是水乡,河网如织,且产业发达,企业繁多,决定了绍兴治水的任务之艰巨。

  也因此,绍兴启动了两轮“清水工程”。从2013年起,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五水共治”战役在全市打响,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

  治水已不易,护水、保水更不易。今年5月,绍兴又新排查出不少问题河,治水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三河”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鉴于此,绍兴市委、市政府相继组织召开了全市“五水共治”工作会议、四级河长大会、六大硬仗推进工作会议。同时,制定出台年度工作要点和六大硬仗、十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与各区县(市)、市直开发区签订了年度目标任务责任状,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

  在今年7月召开的今年第二次“三河”整改部署会上,绍兴确立了更高的水清、面清、岸清“三清”目标,并将“深化垃圾河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作为六大硬仗之首,全面推进“清三河”达标县(市、区)创建工作。

  一场更大力度、更大势头的“清三河”战役全面打响。

  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绍兴更把“清三河”的触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农村小沟、小渠、池塘。

  于是,各县区(市)都组建了专业河道普查队伍,实地踏看区域内包括农村小沟、小渠、池塘等在内的每条河道,用无人机航拍“体检”平原河网,全面摸排建立“一河一档”,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做到每条河道都有河长和保洁员。

  至5月中旬,完成河道及两侧的垃圾、河障等清除;至6月底,彻底清除河道内各类垃圾、漂浮物、病死动物、沉船、违法拦河坝、障碍物及河道两侧各10米范围各类垃圾、违章等,全面落实河道保洁长效管理。

  8月,全市今年新摸排出来的239条、350公里垃圾河已全部完成整治;196条、168.3公里黑臭河已完成深化治理186条、161.1公里,占年度计划的95.7%,共清淤277.9万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19.9万吨、打捞整治沉船和船屋5980只、拆除涉水违建868处。3条黑臭河以及被曝光过的新昌县东茗村农村生活污水等问题,已整改完成。

  今年以来,绍兴市环保局的“2015·越剑2号”专项行动、在全市“寻找最美护河人”、诸暨的“河长保证金”、上虞的“电子在线检测”、柯桥的“领导干部回乡护河”、嵊州市“村嫂”志愿服务队……为保证“清三河”工作的长效管理,各地各部门发挥智慧,创新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与此同时,加大督查、曝光和整改力度,全面及时公告整治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保证问责机制和长效机制的落实。

  如今,不但曹娥江、浦阳江、新昌江等绍兴三大河流,已成为水清景美人欢的繁华之地,众多镇村河渠的水域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整洁美观,生态休闲河道、可游泳的河道越来越多,特别是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感官面貌已有彻底好转。如越城区皋埠镇的华顺江由当初网上闻名的“牛奶河”,变为了如今可游泳的河,成了美丽乡村示范线——西桐线的靓丽一景。

  根据检测数据,1至6月,绍兴市今年计划削减的9个V类、劣V类水质断面,已完成削减4个,达到Ⅲ类或Ⅳ类水质;其他5个断面主要指标也都有大幅下降;21个省控以上断面水质中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有16个;全省交接断面考核继续保持优秀,曹娥江、浦阳江出境水质达到Ⅲ类。70个市控断面达到或接近Ⅲ类标准。

  十大攻坚,以治促转

  深化“三河”治理,提升黑河、臭河、垃圾河治理质量,最怕的就是反弹。

  严防反弹,必须治本,而治本的关键,是“以治促转”。

  在绍兴,无论是六大硬仗,还是十大攻坚行动,其重中之重,就是对污染源的严治、严控,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攻坚行动、“低小散”块状行业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截污纳管建设攻坚行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无不把“目标”锁定在高耗、低效的污染企业上。

  绍兴在全市范围实施了结构调整五大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推进“三改一拆”、“腾笼换鸟”,上半年完成319家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和5963家“低小散”企业(作坊)整治,共腾出用能空间5.6万吨,盘活存量土地1251亩。

  全市开展重点行业整治提升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大力整治提升地方特色重点行业,全面排查整治沿河沿湖小加工点、小作坊及小微排污企业,突出抓好小熔炼、小电镀、小化工、小废塑料造粒等四个重污染小微企业的整治工作。

  大力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亲水宜业、绿色高效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了30.2%,印染、化工、造纸、制革等四大传统产业产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0.6%下降至58.5%。


浙江日报 今日绍兴 00025 绍兴“一号工程”剑指“三河” 2015-09-29 浙江日报2015-09-2900013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