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专版

文章导航

国学“点灯”寄少年

——《中华好故事》第三季今晚迎来 “小鲜肉传灯人”

  国学“点灯”寄少年

  ——《中华好故事》第三季今晚迎来 “小鲜肉传灯人”

  文/刘梅

  今晚10点,浙江卫视大型人文综艺节目《中华好故事》第三季迎来收官之战。大连二十四中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最终谁能摘得“桂冠”?众多“学霸粉”和“好故事粉”拭目以待。但对于还没有收看《中华好故事》的观众而言,这一季的节目,值得一看的,还远不止于比赛本身。

为国学“点灯”

——第三季《中华好故事》更精彩

  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有一段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留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点灯,传灯,升华为:把有价值的东西传承下去。武学、艺术、文化,概莫能外。这是一个时代的使命。这也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应扛起的责任。而《中华好故事》,正是浙江卫视孜孜以求、为国学“点灯”的一档人文力作。

  国学,浩瀚如星,深邃如海。从先秦经典、诸子学说,到后期历朝历代的各类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历史乃至民俗等,都是它包罗的范畴。

  从受众的角度看,国学因为内容悠远艰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为小众所热衷。普通大众对它望而却步,将它束之高阁。

  从电视节目制作的角度看, 国学更不是“讨巧”的选题。尤其在现代社会,信息爆发式增长,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专注度越来越低。想要在“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圈”,把大众的目光,拉回人文的雅殿,更是难上加难。

  而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无疑架起了这样一座桥梁:让现代荧屏与国学文化得以妙趣互动。

  神秘悠远的九宫格,意境潇洒的水墨画,沁人心脾的丝竹乐……国学的深邃魅力在三季《中华好故事》之旅中层层深入,雍容绽放。

  这是一场不同以往、以小见大的“趣味式教学”。从第一季的“爱国励志”主题,到第二季的“道德礼仪”主题,延展到第三季的“民俗亲情”主题——《中华好故事》以极易拉近观众距离的传统故事为“蹊径”,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校友助阵等元素丰富的综艺模式,新鲜地呈现了国学经典中鲜为人知的生动可爱。

  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竟然是有名的吝啬鬼?辽金时代的《四美图》中,为何单凭手持团扇,就能推断出画中美人是班婕妤?千叟宴上,乾隆皇帝“刁难”纪晓岚所出的对联,考的竟然不是文采,而是数学?……《中华好故事》并没有野心开展“灌汤式”教育。节目组似乎不想填鸭式地把国学的精妙一股脑儿都塞给观众, 而是利用一道道巧妙设置的竞赛题目,抛出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悬念,诱导着观众一步一步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去窥探国学的瑰丽。60后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和浙江大学教授楼含松以及90后的新锐才女蒋方舟,组成第三季《中华好故事》的专家点评组。他们用不同时代的语言、不同角度的观察和不同个性的表达,打开了隐蔽于比赛之中的国学大门。表面上,他们是毫不抢镜的“配角”,实际上,他们又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他们恰到好处的点评中, 观众看到了一个更为开阔深远的国学视角,一条更为沉稳扎实的文化脉络。

  这是一次串联古今,贯通中西的“无界限交流”。考虑到参赛选手多为在校学生,第三季《中华好故事》在呈现方式上,更加开放、新颖。《三国演义》中的哪位五子良将,外号“吓死宝宝”?世界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成名曲《图兰朵》讲的居然是中国的传奇故事?现代感十足的科幻电影《变形金刚》和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三季《中华好故事》赢得网友口碑:“节目组太会玩了”,“国学画风突变萌萌哒”,“走向国际、冲出宇宙、好故事不设限”……观众似乎看到了浙江卫视试图呈现的另一种可能——传统国学,也可以与西方文化、现代文明“毫无违和感”。现场投壶游戏,包饺子环节,舞动“小苹果”……《中华好故事》第三季,进一步打破了大众理解传统国学的思维定式,把抽象的知识点搬出了书本,用时尚的元素解读国学。寓教于乐,于潜移默化之间,观众觉得有趣。而有趣,是一趟求学之旅,多么美好的开始!

  这是一项扣人心弦、体验丰富的“脑容量竞技”。《中华好故事》不是国学大讲堂。贯穿三季的比赛设计 ,一季比一季更趋趣味化,也一季比一季竞争激烈。限时抢答、九宫格抽题、汉字墙、投箭游戏 ……比赛形式丰富多变,每道题的呈现方式和题型设置都更创新。这不仅考验了参赛选手对艰深国学知识的把握,更考验着选手的逻辑判断能力和竞技博弈的能力。《中华好故事》总导演陈学武表示:“生临其境的体验感和紧张刺激的比赛,远比任何书本、授课有深刻的影响。”

  浙江卫视,放下了国学正襟危坐的身段,让年轻的选手们在竞技比赛中加速“成长”,让观众摆脱观看人文节目的“沉闷感”。这不得不说,是一次人文综艺节目的大胆突破!

  有学者表示,《中华好故事》在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故事中寻宝,打通了文化与娱乐的任督二脉,研发新颖活泼的竞赛形式,贯彻娱乐化、互联网化、青春化的制作理念,让国学展开了青春的翅膀,把文化综艺推进到了“人文+”时代。

为文化“传灯”

——成长中的“中国好少年”更闪耀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如果说《中华好故事》是浙江卫视为国学走进大众点起的一盏明灯,那么少年则是浙江卫视委予期待的“传灯人”。

  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这样总结《中华好故事》的节目品性:“《中华好故事》的节目调性概括起来就是经典文本、现代传播和少年气质。它不仅要用现代传播方式阐释中华文化的经典文本,还要在这些孩子的成长上还原生动的青春人生,给节目融铸一种少年气息。”因此,除了新颖的形式叫人眼前一亮外,《中华好故事》的另一大看点,就是具有少年气质的学生群体。第三季的参赛选手,多为95后、00后的学生。他们的粉丝群体,也同样是一批“小鲜肉”。很多人喜爱这档节目,不但是因为它开启了一道门,让观众走近国学,更是因为它推开了一扇窗,让人们读懂了正在成长的“中国好少年”。

  他们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惊人热情。主持人戴军曾经在主持完《中华好故事》后调侃这个节目难倒了他这个“成人”,没想到中国传统文化竟如此博大精深。但更多的观众,佩服表现优异的参赛学生。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人物故事,亲情故事,民间故事……很多生僻的知识点,居然从这些孩子的口中准确道来。他们让“成人”惊讶,更让“成人”惊喜:原来现在的少年,不只只知道TFBOYS, 不只充满个性,同样也有着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积累。

  他们传递了中国式教育的新的光芒。《中华好故事》中,观众发现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有一题考外国童话《绿野仙踪》和中国哪一部古典小说同名,参赛选手很快报出了答案,因为她在学校的课本剧中,出演过《绿野仙踪》中的角色,还背诵了台词。有一题,考乾隆对纪晓岚的提问,参赛选手很快破解了难题,因为她在陪外婆看《宰相刘罗锅》时,特别留意了这个片段。书本、课堂,已不再是当代少年求知的唯一渠道。学校开设的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新型“课堂”,电视屏幕上出现的各类好作品,都为中国式教育加上了活力的注解。

  他们流露出少年气质最打动人心的真挚可爱。走过三季《中华好故事》,许多学生将《中华好故事》之旅视为人生成长过程中极难忘的一段经历。《中华好故事》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从 “金戈铁马”到“惺惺相惜”;从力争第一,到看淡成败、享受过程。观众们被少年们率真的个性打动 ,被选手之间“是竞争对手亦是知己好友”的深厚友谊触动,好像自己也年轻了起来。90后新锐才女蒋方舟在节目里坦言:这群可爱的孩子,在微信上相互约饭,几乎天天刷屏。她希望他们履行这些约定,因为这是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

  今晚10点,《中华好故事》第三季,谁是冠军,谜底即将揭晓。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表示:《中华好故事》舞台上的每一场比赛,胜败之间,选手的素养并没有比分显示得那么悬殊。我们应当看到这档节目最可贵之处彰显于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充满着对学习的热情,对表达的勇气,和对思维碰撞的激悦。这些翩翩少年都是国学的“传灯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像《中华好故事》一样兼具人文素养和青春正能量的好节目。

  据《中华好故事》总导演陈学武透露:本季《中华好故事》谢幕后,节目组将考虑把更多的实景体验带入《中华好故事》。第四季,少年们有望走出演播室,到各大历史文化名城,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3 国学“点灯”寄少年 2015-09-29 浙江日报2015-09-2900007;浙江日报2015-09-2900008;浙江日报2015-09-2900011;浙江日报2015-09-2900012;浙江日报2015-09-2900006;浙江日报2015-09-2900015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