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海盐有片上百亩的家庭生态农场——

绿色田园,今我来兮

  本报见习记者 严兰

  记者 李茸 县委报道组 范冰洁

  秋意爽朗,海盐县通元镇联新村的天地和家庭农场里,一派生机勃勃之景:千只花鸭正在稻田打滚,啄食害虫,三百多只鹅相互追打间吃掉了田边的杂草,湖羊们正在羊圈里吃着杂草……

  一片106亩的农场,只种了70亩的稻子,还留着36亩种些其他东西。海盐江渭村村民张跨海、一位“半路出家”的农场主,带着3名普通农民,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喂饲料”的绿色发展方式,将农场里每一种废弃物都鼓捣成了宝。

  张跨海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成年后走南闯北做纺织生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才重又回归家乡创立农场,誓要寻回“小时候的味道”。最终,他决定流转联新村这片土地,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于2013年12月底正式注册农场。

  “当时也有专家表示了怀疑,说我周围都是其他农户的稻田,我一个人不打农药,稻子会不会没有收成。”张跨海比较执着,接纳了这一怀疑,却没有将它写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水稻秸秆由湖羊消纳,羊粪还田替代化肥,稻田养鸭耘田除虫,农田养蛙利用天敌除虫,农田放鹅代替人工除草……一切都靠着“生态开关”调节着每一寸土地的生长,环环相扣。

  跟着农场工人葛明祥,我们来到农场里的羊圈。500多平方米的羊圈,地上铺设的是有洞眼的铁网,一粒粒羊粪通过小小的洞眼,直接排入了正下方设置的羊粪收集槽,自然且有趣。

  “半个月出一次羊粪,统一堆到一起,在种田之前我们施一次肥,一年施两次就可以了,好过其他化肥。”他说,3只湖羊的羊粪可以为一亩地供给一年的有机肥,300多只湖羊的羊粪正好可以保证整个农场,这是农场主张跨海在创办农场前专门去学习过的。

  羊圈外有一处操作间,里面堆放着几十袋饲料。“羊吃的就是杂草配上农场自制的饲料。外面十几亩的地上,我们种了玉米、毛豆,都用来作羊的饲料,”葛明祥说,不吃外购的饲料,杂草、秸秆、自制饲料也未经农药污染,到了年底,一只只湖羊也都会窜到100多斤。今年,天地和农场只打算卖掉30只公羊,其余的仍留在农场里,继续它们的循环“哲学”。

  水稻秸秆由湖羊消纳,羊粪还田替代化肥,稻田养鸭耘田除虫,农田养蛙利用天敌除虫,农田放鹅代替人工除草……一切都靠着“生态开关”调节着每一寸土地的生长,环环相扣。这是古法耕作方式的传承,这一农耕制度保障了农作物高复种条件下,土地长期肥沃,农业长盛不衰。

  一年时间,农场实现了40多万元的收益,这也让张跨海没有想到的:“不仅零污染,还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如今天气转凉,农场的300多只鹅就要生蛋了,一盒装20个鹅蛋卖到了130元;70亩稻田,预计今年产量可以达到700多斤每亩,这种有机大米市场价卖到了20元一斤;1000多只花鸭、30多只公羊也要陆续出售……今年农场的收益初步算起来也是十分可观。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22 绿色田园,今我来兮 2015-09-29 浙江日报2015-09-2900014 2 2015年09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