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勤:
斗牛场上的
“拆牛手”
通讯员 张建成
9月26日,在武义县履坦镇后桑园村黒马家庭农场举行的水田斗牛中,只见一位身体轻盈、身手敏捷、全身湿透的中年男子,奋不顾身制伏了一头头蛮牛,化解了一次次险情。他就是金华出了名的“拆牛手”王建勤。
今年48岁的“拆牛手”王建勤,是金华市婺城区苏孟乡茶堰村人。在金华恢复斗牛后,当时只有18岁的王建勤就操起充满风险与挑战的“拆牛手”职业,至今已走过了30年。
每年秋收后,金华各县市都有斗牛庆丰收风俗,每到这段时间“拆牛手”王建勤就开始忙碌起来,三天两头受邀赶往各地斗牛场。据王建勤介绍,今年中秋、国庆期间金华市义乌、武义、永康、兰溪等地就有20多场斗牛赛,各县市都来人来电请他去。因目前金华地区“拆牛手”紧缺,他只答应去义乌与武义。
金华斗牛起源于两汉(三国),兴盛于于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每年秋冬农闲季节,或是寺庙开光、村里有喜事,都会进行斗牛表演或比赛。金华斗牛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搏杀中黄牯牛瞪眼、碰头、抵角、撞身,轮番上场比拼,比的是凶悍和耐力,突出的是观赏性,所以金华斗牛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
金华斗牛通常斗牛场选择阔广平坦四周视线好的浅水田,参赛的两头黄牯牛在“拆牛手” 的牵引下进场比拼,撕杀中的两头斗牛鼻子上都不拴绳子,两头牛8只蹄子在泥浆里奋力发劲,顿时泥浆四溅,现场甚是壮观,这古老而又精彩的斗牛能让看客大饱眼福。但金华斗牛也颇有讲究和风险:如两斗牛搏杀中如势均力敌,斗红了眼激怒对方后会互不相让拼死搏杀,这样容易造成折角受伤;斗牛场中对抗搏杀的斗牛如一头输了落荒而逃,一头穷追不舍,若冲出护栏就会伤及观众。所以在斗牛现场,“拆牛手”需聚精会神注视搏杀中的斗牛,一旦有牛退败,就要第一时间冲上去,视现场情况去化解险情。
在9月26日武义县履坦镇后桑园村举行的水田斗牛中,也曾出现战胜对方的斗牛趾高气扬地追赶落荒而逃的斗牛;也有互不相让斗红眼后分不出胜负斗得难解难分的场景。每每出现这样的情景,“拆牛手”王建勤总是一马当先冲上去,以他敏捷的身手娴熟抓住牛角,然后抓起牛鼻制伏蛮牛,化解险情,既有效保护了斗牛不受伤,又确保观众安全。
采访中,王建勤说,其实“拆牛手”也是有风险的,要靠胆大心细和机智敏捷,特别是当场上出现势均力敌的两斗牛斗得难解难分,过了二三十分钟还分不出胜负时,拆牛手就要及时出场把斗得难解难分的两头黄牯牛拆开,这场面让观众看了是十分惊险的,处置不当自己也会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