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今日衢州

培育礼堂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

  培育礼堂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是会堂,也是课堂;是文化舞台,也是创新平台;是乡贤汇聚的好去处,也是村民自治的“议事厅”。

  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堂点缀乡间美景。在这里,农民有了自己的舞台,他们珍爱生活,纵情歌舞,憧憬未来;在这里,有乡土社会的公共记忆,有乡村历史文脉的延续;在这里,有几多心灵寄托,是多少游子乡愁的栖身之所;在这里,人们还能感受到独特的乡村热度和乡村力量。礼堂文化改变着乡村的精气神……

  行走乡间,你会发觉,这些文化礼堂绝不是最好的房子;也许它们依托的还是旧祠堂、大会堂、闲置校舍,但那里一定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从传承乡土文化到弘扬现代文明,它们犹如一盏盏灯,引导着人们在粗犷的轮廓中探寻记忆深处的文化底色。

  文化是“魂”,也是“根”,顺着文化礼堂这根藤蔓,就能触摸到乡土的温度。从集聚人气到凝聚人心,在推进全县“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新农村建设中,文化礼堂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礼堂是农民的“文化乐园”,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从建设文化礼堂到培育礼堂文化任重而道远。应更加注重农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和内在需求,将设施建设与内容建设并重,不断丰富深化精神家园的内涵,真正让礼堂文化引领农村社会风尚。

草根登上大舞台

  文化大舞台,草根当主角。当“草根”成为文化礼堂的名人、名师、名角,百姓身边的故事不断搬上舞台,“送文化”变成“种文化”,才能接地气、出成效、保长远,文化礼堂才能真正建到百姓的心坎上。

  横山镇项家村文化礼堂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台上“演员”精彩演出,台下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阵阵。晚上,这里要举行项家村文化礼堂开堂暨最美家庭颁奖晚会,大家正在紧张地彩排着。

  村支书项国根是晚会主持,这还是他头一次做节目主持,既紧张又兴奋:“10个节目有7个是村民们自编自导的,一共50多人参加演出。大家可积极了,都抢着参加,可惜节目有限。”正说着,项国根又得上台报幕了,他那略显生硬的普通话惹得乡亲直发笑。“村民自己当演员,不仅能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还能让节目更有看头。”

  “农村不是没人才,而是没舞台,如今站在舞台上,个个都成了人才。”溪口镇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邹卫平一语中的。

  “围绕‘以艺悦人、以德树人、以礼育人、以文化人’,依托草根文艺人才,借助部门专业指导,深挖本土特色文化。”龙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兆云介绍,目前全县共建成文化礼堂42家,今年在建的22家,打造了一批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农村文化能人。现在,每个村都拉得出一批充满乡土气息的节目,深受村民欢迎。

  去年年初,东华街道方坦村文化礼堂落成。在街道和文化员指导下,方坦村组成了草根模特队,年龄最大的60岁。大家穿蓑衣、戴斗笠,扛锄头、挑担子,以十足乡村味亮相,宣传“五水共治”。甫一登台,就引起轰动。

  草根模特队“火”了。周边村庄的文化礼堂纷纷发出邀请,请他们参演,仅去年就在外登台20余次。

  如今,邻家大哥大妈上台表演在龙游乡村早已不是新鲜事,自从村里建起文化礼堂,堂堂都有自己的主持人、演出队,节目全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很多村民可以在舞台上一展身手,圆了“导演梦”“明星梦”,乡土文化人才扎根礼堂茁壮成长。

大白话里大道理

  说百姓话,唱百家事,文化礼堂里的节目贴近村民们的生活和情感,大家都爱看。把文化礼堂建设与推进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便成了自然之举。

  一大早,石佛乡西金源村的金师傅吃完早饭便和妻子开始大扫除。他将清理出来的垃圾分类装袋后放到了村里固定的垃圾投放点。

  “要还子孙后代一条清澈的小溪。”金师傅说,去年在村文化礼堂看了一场共建生态家园文艺汇演,其中一个小朋友在台上朗诵的诗歌《我家有条小溪》让他感触颇深,“孩子的那首诗,提醒我要为护水尽一份力。”现在,垃圾分类处理、定点投放在西金源村已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把“大道理”转化为“地方话”,把“法规约束”转化为“百姓自觉”。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中,文化礼堂“以文化人”,熟谙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经济文化的草根文化大使们,通过舞蹈、道情、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治水治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老百姓自发参与、自发监督,治水拆违氛围浓厚。

  草根模特队队长董德琴深有感触。她当了近5年的妇女主任,管着村里的环境卫生,有时看到村民乱扔垃圾,劝上几句也不见效果。如今,演员们拿垃圾桶在舞台上“捡起了垃圾”,博得笑声的同时也让垃圾分类等环保理念走进了村民心中。

  “依法治国号角吹得哒哒响,心情激动把道情唱……特别是党员干部要起带头做表率,首先检查自己有没有违法违建,带头拆掉去。”前不久,罗家乡芰塘金村文化礼堂内响起了渔鼓声,民间艺人阿乐用道情形式传唱“三改一拆”。村民们围坐一团,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赞道:“这个形式好,比村干部上门宣传的效果还好。”

  自实行“三改一拆”以来,阿乐结合农村实际,编写演唱稿,用通俗易懂的道情阐述“三改一拆”的意义、内容和重点,已经到乡村文化礼堂等地巡演一百多场。

文明礼仪传新风

  春节刚过,小南海镇傅家畈村文化礼堂内,村里正在为外出务工者举行壮行礼。村党支部书记周益清代表村民为他们送上香囊和问候。一个个包裹着乡土、茶叶和大米的香囊,寄托着傅家畈众乡亲对他们的无限牵挂和美好祝愿。

  离开家乡,或求学,或经商,或从政,乡情、乡愁牵动着乡贤。游子归来,逐梦家乡。致富不忘乡亲,热心公益事业,反哺桑梓、温暖故土。这些青年人肩膀上承载了亲人多少沉甸甸的托付啊。

  元宵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跟往常一样,回到家乡模环乡上向塘村,邀请浙江省婺剧团来村里演戏,并亲自参加在村文化礼堂举行的一场“崇学礼仪”活动。

  来到溪口镇溪口村文化礼堂,家风家训入廊、上墙,处处得到体现。傅氏家族素有“社会为先,国家至上”的家训,全村6名烈士中,傅氏家族就有3人。正是在这种优良家风的影响下,村民傅志霄纵身一跃,牺牲自己勇救落水男童,被评为“最美龙游人”、“最美衢州人”、省道德模范,入选中国好人榜等。

  文化礼堂是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是传播“最美精神”的重要阵地。最美龙游人、最美家庭、金牌婆媳、身边好人等一系列评选在各村文化礼堂纷纷开展,一批具备大爱之美、瞬间之美和平凡之美的最美人物不断涌现。“最美”人物成为文化礼堂的主角,“入堂、入馆、入廊、上墙”。爱在人间QQ群、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龙游义工护水队等爱心队伍春潮涌动,争做“最美”成为广大群众新诉求,“最美”典型在社会上更有底气、有尊严、有地位了。

  润物细无声的活动教化群众、引领风尚,传递乡村温度,弘扬社会正能量。近年来,“最美”典型在龙游呈现蒲公英效应,已有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21 培育礼堂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 2015-09-28 浙江日报2015-09-2800009;浙江日报2015-09-2800007;浙江日报2015-09-2800008;浙江日报2015-09-2800020;浙江日报2015-09-2800018;浙江日报2015-09-2800022;浙江日报2015-09-2800026 2 2015年09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