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权后裔最大聚居地 杭派古民居最大集聚地
富阳龙门古镇保护利用双赢
成 果
本报讯 古村镇保护走在前列的富阳龙门镇,上周又火了一把。“11月在乌镇举行中国古村大会”的浙江新闻发布会,选择在这里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与媒体记者,对龙门积极推进古镇“保护+活化”的实践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赞许。
作为杭州全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门是孙权皇族后裔最大的聚居地,积淀了独具魅力的孙吴文化、三国文化和宗族文化、古建筑文化等,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地域缩影。
方圆2平方公里的古镇内,留存着明清以来的古厅堂65座,古民居300多栋,是杭派古民居的最大聚集地。置身白墙黑瓦的古建筑群,沿着弯曲狭窄的石子小路穿行其间,好一派古色古香的“活”气息。“来这里,读懂中国”,著名学者何满子所言不假……
“龙门古镇既是配套相对成熟的景区,也是生活化气息浓厚的古村落。两者相得益彰。”镇党委书记汪军飞介绍,这里保留了7000多原住民,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完好的以厅堂院落集聚形式的古代宗法社会结构,原生态的居民生活状态,对研究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活着”的保护,远比推倒重建复杂、有难度。龙门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杭州、富阳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1年,龙门就开始严格实施《杭州龙门古镇保护办法》,对建筑物的立面风貌进行严格管控。到2004年,政府已投资1.5亿元,对当地古民居进行保护。自2013年以来,政府主导实施“龙门古镇复兴五年行动计划”,每年财政配套2000万元专项保护资金。至今已修缮古建筑2.3万平方米。
“围绕古镇复兴,龙门坚持规划先行。”镇长王波说,相继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形成了完善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体系。“整旧如旧,以存其真”,实施龙门古镇综合保护整治与复兴工程。对一大批与古镇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集中整治、拆除,进一步明晰产权,盘活古镇资源,清理古镇空间。龙门古镇“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探索实践,受到了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的认可。
“当然,单靠政府保护不行,也要靠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广泛参与。”与会的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委副主任罗德胤表示,古村落的保护,需要打造一个制度、文旅、公益等相结合的完整生态链。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镇政府坚持活化利用,欢迎各方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值得肯定。
当天的会上,龙门镇政府与古村之友、云咖啡公司签订了“龙门古村之友创客空间”战略合作协议。王波在签字仪式后表示,三方将合力搭建古村保护与活化的对接交流平台、返乡古村创客孵化器,联手打造全国古村镇创客空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