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设施岂容闲置
“五水共治”设施闲置或建设滞后,说明一些干部距离省委省政府要求还有距离,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完善制度、启动问责,才能长保“五水共治”之弦不松懈
治水设施岂容闲置
王玉宝
近8亿资金建成的23个污水处理厂处于闲置状态,合计14.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被白白浪费。3个港航工程、1个水利工程、10个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滞后。其中,嘉兴独山港排涝应急工程本应于2011年3月完工验收,但是已延后4年多。10个进度滞后的污水处理厂,2个计划在前年建成、8个计划在去年建成,但至今未有完期。最为离谱者,当属三门县健跳镇污水处理厂,2011年建成后已闲置4年。
这是9月22日提交给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审计报告透露的信息。审计部门审计2014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时,对“五水共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发现上述情形。这些项目要么始建于“五水共治”实施前,要么是在实施后,但共同命运都是闲置或滞后。在“五水共治”成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今天,在群众为初步的治水成效欢喜雀跃之时,读到这些细节,令人心生不解、惋惜甚至愤怒。
33个污水处理厂,要么闲置,要么滞后,这是多大的浪费?要知道,这还是在财政收支紧张背景下的浪费。那么多亟待处理的浊流,那么多群众期待的目光,那么多上级部门催促的指令,一些地方何以能闲置、延误到这种程度?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是严重的民意消耗。这幅图景,显然与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五水共治”的部署背道而驰,更与群众对水污染严重的切身感受和治理污染的迫切期待背道而驰。
说到底,对一项工作重要性的意识程度,决定这项工作的落实程度。我们究竟将“五水共治”视若花拳绣腿的面子工程,还是当成攻坚克难的重大战略?须知,“五水共治”,绝非随随便便、可有可无的部署,而是当前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是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重要内容,关乎“美丽浙江”,倒逼创新发展。从民生方面看,多少群众更是翘首以待,希望治一治身边的臭水沟、黑水塘!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会真正把功夫用到“里子”上,才不会将一个个漂亮的治水设施,当成应付检查的政绩工程。那么多治水工程被闲置,说明一些人对此事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够。
已见成效,就要“宜将剩勇追穷寇”。老实说,现在浙江的“五水共治”,已经初战告捷。但是,初步成效面前,容不得半点松懈。大规模的工业化,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高压态势,稍有松懈,水污染便反弹。密集的城市人口,更使得城市的水系变得脆弱。今天“五水共治”力挽狂澜,终于让很多城市的河道变得清灵,但稍有疏忽,相信用不了几天,苦心拿下的成果就会“告吹”。今天,我们好不容易有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一定要保持好这种状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面对一条条亟待治理的河流,我们加速前进都来不及,哪里容得下闲置治水设施?
保住成效,更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其实,污水处理厂的闲置和滞后,固然令人惋惜,一些河流污染的反弹、“河长制”在一些基层落实的松懈,也引人关注。如何保住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如何使得治水良政不落入人走政息的老套?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基础性的制度上,要下好功夫。像三门县健跳镇污水处理厂,2011年建成后就是因为原六敖集镇区、健跳集镇区纳污支管未建,闲置至今。统筹水中的污染清理和岸上的环保执法,建立联席议事机制,强化区域部门协调,推动事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等等,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都关乎治理成效能否长远。
抵制松懈,还要启动问责。“五水共治”是当前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更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的职责所在。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整肃懒政怠政要“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必须问责到人,打到痛处”。此次审计暴露出的治水设施闲置和建设滞后问题,恰恰说明一些地方和干部的工作状态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那些对“五水共治”应付塞责、虚晃一枪的地方和干部,就应该接受追责。如此,才不至松了“五水共治”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