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鄞州农民出演原创剧《又见高桥》

  记者 陈醉

  区委报道组 章燕飞 续大治

  “农民”+“时尚舞台剧”,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22日晚,宁波鄞州区高桥镇100多位农民本色出演的原创“舞台秀”《又见高桥》,在宁波鄞州文化艺术中心首次亮相。

  灯光渐渐暗下,一对年轻情侣开始游历高桥镇,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展现高桥悠久的历史。其间,有为世人称颂的梁祝爱情,也有大西坝、大运河等。

  3吨重拱桥搬上舞台

  《又见高桥》不像舞剧,也不像话剧;不似穿越剧,也不似现代剧,更像一场艺术表演的“大串烧”——

  舞台上,有人穿着古代华服来来往往,演员跳起宋代《吊鼓舞》,依稀带着观众回了古代。突然,一对穿着休闲装的年轻情侣闯了进来,像穿越一般,看到“村姑正在救康王”,看到“梁祝羽化成蝶”……

  “我们融合了穿越表演、唯美歌舞、经典故事、电影画面等诸多元素,还有时下流行的4D艺术。”导演王剑波说,全剧能够现场表演的场景,都用情景剧、歌舞等形式,而无法通过现场表演的,则借助电影画面,像开篇 “寻梦高桥”,制作了120秒长的运河文化纪录片,剧中“高桥会”等诸多反映高桥历史的情景,也通过视频呈现。

  一场农民的舞台秀,道具也很引人。只见一座巨大的石拱桥“高桥”搬上舞台,这是当地最有名的建筑,按照5比1的比例仿制,重达3吨。此外,还有4堵4米多高的黄泥墙、两面高达5米的大鼓等,打造身临其境的效果。

  而在表演接近尾声,“王升大”、“赵大有”、“升阳泰”等一个个宁波人耳熟能详的百年老字号,也都一一亮相。老字号现场演绎特色美食小吃,并且分发给现场观众,这又是一番不一样的看戏体验。

  从年初始,高桥镇便开始筹划创作一台农民自己演出的舞台剧,还专门请了演艺公司来编写剧本和排练演员,并在全镇公开选拔演员。当地文化站站长王东飞说:“让高桥人演高桥事,是想把高桥的传统文化挖出来,找到乡村文化归属感,增强村落文化自信。”

  100多名演员都是农民

  开场半个小时后,曹永光马上就要上场表演了,他在后台紧张得直搓手,40多岁的他还是第一次上舞台。

  曹永光是石塘村的普通农民,在村机械厂上班。今年7月,全镇公开选拔《又见高桥》演员,他被同伴推荐,参加了第一场演出。

  《又见高桥》包含大大小小15个节目,其中不少是大场面,需要大量人员参加,整部戏算来大概有100多号“角色”,还不算场务人员。王东飞介绍说:“如今的乡镇虽然文艺队伍很多,爱好文艺的人也不少,可是不同的角色需要找到和人物形象匹配的人,所以,我们贴出了一张海选令。”

  海选令一出,各村的男女老少齐报名,年纪最小的只有七八岁,最大的有70多岁。可是,彩排时突然发现演员还不够,于是,曹永光便被拉来“试镜”了。

  “我们全是业余的,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排练只能选择在晚上。常常是有人刚刚下班,简单吃过晚饭就赶到了排练场,甚至有的还饿着肚子排练。”曹永光说,七八月份正是天热的时候,而排练的场地没有空调,加上人多,所以格外闷热。有的演员为了排这个戏,一下子瘦了10多斤。

  90后重新发现家乡美

  舞龙、敲鼓、上村里的晚会,对于高塘村村民缪春芬来说是小意思了,可是,到舞台剧里表演,她却发现完全不是平时表演的那么回事。因为不是专业的演员,加上首次参加这种大型演出,如何表现得更加自然、更具有舞台感,对于所有的参演人员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从来没有过的经历,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说这话的,是这出剧的女一号周洁。她扮演主人公小乔,是个一心想要寻找简单爱情的女孩子。“舞台剧不仅仅是唱歌跳舞,还有大量的对白,毕竟不是专业演员,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在演,很难找到状态。刚开始排练的时候,还偷偷哭过,但想想还是要坚持,一边哭一边和我妈妈对台词。”

  作为一个90后高桥人,周洁对家乡的认识仅限于梁祝和高桥。通过这次参演,她第一次来到了上升永济桥、新桥等千年古桥,见识了古代水利设施,重游了梁祝文化园。她说,感人的爱情故事、百年老字号的地道美食也让她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

  “每个人都非常辛苦,连续两个月强化排练,对所有参演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演出过这样一出戏后,每个人的水平都提升了。”舞蹈演员章莹是高桥镇高峰村人,平时喜欢唱唱跳跳,参加过省里的排舞比赛,不过,这次她学会了更多高难度的舞蹈,收获不小!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鄞州农民出演原创剧《又见高桥》 2015-09-24 4020943 2 2015年09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