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医生安慰小病人照片引爆网络的背后——

孩子别怕,手术室里很温暖

  本报杭州9月21日讯 (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王雪飞)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21日,面对记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石卓的脸上有些泛红,仅仅几天,他已经成了“网络红人”。

  这几天,一组手术室里石卓哄小病人的温情照片在微博、朋友圈被大量转发。照片中,因为即将做手术而害怕哭泣的小女孩,在医生叔叔的悉心安抚下渐渐平静……这组照片引发网友一片点赞,“社会正能量”、“医者仁心”等夸奖扑面而来,甚至不少女网友还留言“打听”这位“很有爱”的石医生有没有结婚……

  照片里的故事发生在9月18日,照片中两岁多的小病人萌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外地专程赶来杭州做手术。出于安全和美观的考虑,浙大儿院心脏外科采用最擅长的微创方法,不用在胸口开刀,而是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在大腿上开个小孔,通过细导丝穿刺放入“微型雨伞状”的封堵器至心脏。完成手术后,不会留下难看的刀疤。

  由于进入陌生环境,又没有父母陪伴,小萌萌一进手术室便害怕地哭闹起来,反复哭喊着“我要爸爸!”

  “做心脏手术前,如果在孩子哭闹的状态下给她做麻醉,很可能会给她留下心理阴影。只有在孩子平静时悄悄给药,孩子醒来后才会像睡了一觉一样安稳。”浙大儿院麻醉师金自瑛回忆,当时给萌萌做手术的医务人员都开始哄她,但看着陌生的手术室,萌萌还是哭得停不下来。

  “让我来试试。”石卓从护士手中把萌萌接过来,抱着哄她。先是走来走去找了好几圈爸爸,又从手机里翻出了自己女儿平时喜欢看的趣味英语动画,安抚萌萌:“我们先看一会儿动画片,看完后继续找好不好?”石卓告诉记者:“我有一个6岁的女儿,她平时就喜欢看这个,我想着小女孩的兴趣相似,就试试看。”自从有了女儿,孩子的哭闹也曾让他苦恼,于是他特意读了大量儿童心理学的书籍,而这些书本上学来又经过照顾女儿实践的“技能”,又常常用到了自己的小患者身上。

  卡通片的声音和画面立刻吸引了萌萌的兴趣,渐渐地,她在石卓怀抱里放松了下来。而萌萌从哭泣到平静下来的过程刚好被金自瑛拍了下来,她告诉记者:“忍不住想拍下孩子,因为有一双大眼睛的她太可爱了,把我们的心都给‘萌化了’。” 等到萌萌被动画片完全“抓”住了,石卓向金自瑛使了个眼色,金医生偷偷地将麻醉药注入了萌萌手臂上的支管,孩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石卓将萌萌抱上了手术台,顺利完成了手术。为萌萌手术的浙大儿院心脏外科主任李建华介绍:“这种手术两三天就能出院。手术后,萌萌的病已经治愈,心脏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

  21日是萌萌手术后的第三天,也是她出院的日子。一大早,萌萌爸爸就忙着办出院手续。金自瑛拍下的照片,他手术当天晚上就看到了,也知道了手术室里发生的这温馨一幕,“看到照片,差点哭了。”对石医生,他一直不停地说谢谢。他手机还存着感激医生的短信:“我看到照片后就想表达我的谢意……其实用言语已经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了。突然觉得医生真的很好,很伟大,认识你真的很幸运。愿做一辈子的朋友。”

  “女儿进入手术室,我和老婆都很担心,看到这些照片,我们对女儿的手术放心了,也感觉到心里暖暖的。以前觉得手术室里的医生会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没想到他们对待我女儿像自己的小孩一样。”萌萌爸爸说,萌萌看到照片也非常开心,指着照片告诉爸爸妈妈“这是她和叔叔。”

  “真的没想到这组照片会带来这么大的反响,面对小病人,我是这么做的,我的同事们也是这样做的。”接受采访时,石卓反复说,医院每天会做七八十台手术,安抚小病人是大家经常会做的事儿,用语言、眼神、怀抱给孩子们安全感,手术室里几乎所有人都这样做过。这一次并没有什么特别。“儿童手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小患者们不配合,要给他们微笑,要陪着他们玩,我们的胸卡和听诊器常常都会被他们当做玩具。”

  在石卓的微信朋友圈里,也会经常分享一些有关医患关系的文章,而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的班主任,他也会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们就此展开交流。在石卓看来,医患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矛盾,关键是大家用心交流。“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也许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大环境改变不了,但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及身边的小环境做起,有善心、有耐心,就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孩子别怕,手术室里很温暖 2015-09-22 4019160 2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