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望乡

千年古村说坞里

  杭州 姚坚定

  快到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时,我又想起了坞里。

  每次观潮回来经过赭山老街,都能看见雪白的墙上写着斗大的字:“北坝潮平、千年古村”“人文坞里、观潮胜地”,萧山南阳街道坞里村,是历史遗落的一颗明珠。

  沙地是钱塘江淤积起来的一片滩涂,不过几百年历史,唯独坞里的历史是那么久远。原来在晋、唐、宋时,坞里在钱塘江的北边,和杭州、余杭、海宁连成一片。到了明朝嘉庆年间,江水改道,才把坞里抛到了钱塘江南岸。

  “赭山哎坞里哟好风光,三面青山靠钱江”,自小我就会唱这首歌。坞里过去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因此成了百货云集,泊船千艘的港口,是南沙海鲜食盐买卖的重要集散地。

  在这里观潮,是从古至今的风雅——越王勾践在美女山建百尺楼观海,之后在百尺楼观海作潮诗,先后有李商隐、杨亿、蔡襄、陈师道、范大成等。北宋有铁面御使之称的赵抃更是对涌潮念念不忘。明画家、文学家唐伯虎、徐文长游“赭山十景”,临听月楼、望湖亭,作《听月楼》《登望湖亭》诗,更使赭山十景锦上添花。

  赭山是个人杰辈出的地方,“冯胡戴沈徐、高赵杨陆俞”十大姓氏都在街上开店,有当铺、烟创工场,药店、茧行、土丝行,为西沙土丝、土布、蚕茧、棉纱、绵绸等土特产重要集散地。

  如今,我小时候常去的渡口成了观潮绝佳胜地,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建筑,为观潮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们因此成群结队涌向渡口。现在渡口有了一个最美丽的名字——美女坝,和美女山遥相呼应。本来它是一条抛向钱瑭江江中心的水泥坝,目的是为了减缓钱塘江的潮速,对江岸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钱塘江41.4公里的大堤上筑起了抵挡百年最大潮水的标准江塘,妻离子散、田园房屋全部被潮水冲走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在标准塘上观潮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不要说八月十八观潮,就是每天去江堤上走一走,也是快乐的。每天在附近工厂的工人一有空闲就呼朋唤友,迎着习习凉风到这里来休闲,看着波涛汹涌或风平浪静的江水,那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了。除了观潮,还有在集市上买江鲜,经验丰富的人喜欢直接去江堤不仅可以饱览景色,还可以买到价格便宜的江鲜。

  这江堤外面用铁葫芦挂着很多只小舢板,这是坞里人特有的捕鱼工具,没有胆量的人看看江水都心惊胆颤,但坞里的渔民却常年出没风波里。他们是夫妻船,女的手划脚踏,男的撒网捕鱼,人们只知鲈鱼美,却不知打鱼人的辛苦。现在条件改善了,脚踏手划改为柴油机作动力,速度快多了。当地人深知潮汛习性,绝不在大风大浪中出门,一遇风浪,就返岸回家。

  现在的坞里,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老街还是那条老街,但低矮的平房变成了高楼,焕然一新。电、自来水都通到了各家各户,又兴建了农贸市场、影剧院、邮电所、医院等公共设施,店铺日增、市面改观。古村不老,勇立潮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21 千年古村说坞里 2015-09-22 4016305 2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