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打造家门口的“文化超市”
岱山:打造家门口的“文化超市”
这里有一幅幅逼真的渔民画,这里有一件件古朴的农耕遗物,这里有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晴朗的午后,来文化礼堂看场电影吼吼嗓子;寂寥的夜晚,来文化礼堂看场晚会聊聊天;闲暇时,来文化礼堂听场论坛或讲讲八卦……这已成为岱山县渔农村老百姓的习惯。
怎样建好、用好、管好文化礼堂,岱山县一直在不断探索。岱山县结合海洋文化特色,把“用活”和“管好”贯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始终,巧用心思、巧作手段,最大程度拓展文化礼堂的有效覆盖。
如今,18座文化礼堂作为家门口的“文化超市”,已成为岱山百姓心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岱山渔农村的生活。
立足地方特色 打造精神地标
“来,跟我走,欢迎来到枫树社区,大家首先看到的这幅美丽的风景图,就是我们社区的全景图……”走进高亭镇枫树社区文化礼堂,你还以为走进了博物馆。随着社区文化礼堂管理员齐宇兰的讲解,我们的思绪也被带到了枫树社区的过去、今天。
枫树社区由于古时候这里生长着成批高大的八角叶枫树而得名。古时候娶媳妇的花轿、陈列的各种根雕作品、村民自己酿造的酒坊酒、石磨,还有悬挂着的大锅,这些都是枫树村民不同生活时代的写照。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在一次次海岛的海禁中,我们还能不能找到故乡和旧时的回忆?
能,就在这里,文化礼堂,这里记录了我们生存、生活、奋进和辉煌的精神家园,是历史长河中永远不变的村庄的灵魂,也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转角遇见的不是爱是风景。沿着二楼楼梯顺势而上,文房四宝、古筝小提琴,茶座书房……那么雅致、清新。
沏上一壶茶,捧上一本书,在这里,你可以优哉游哉地度过整个下午,仿佛时间都是静止的。枫树社区70岁的潘立志老人就常来这里享受这最美的时光。“我常常去,一呆就是一个下午。”
在这个文化礼堂,你每到一处,都会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因为你没法想象,原来文化礼堂还能建成这样,是静态的但亦是风景,是文化的但不失浪漫,是原始的但不失时尚。
确实,在海岛星罗棋布的岱山,每个文化礼堂都是一部村史,一部源远流长的渔业发展史。在各个文化礼堂,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被挖掘出来,凝聚成各自的文化名片。
走进长涂镇倭井潭社区的文化礼堂,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军港文化。二楼的军港文化馆又是一个红色印记,这里已成为当地每年新兵来时必来参观的地方,也成为孩子们的教育基地。倭井潭这个地名,来自于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当地人对这段历史口口相传了上百年。在文化礼堂的建设进程中,倭井潭重点突出海防文化、军港文化,辅以地方特色的传统灯艺展示,以红色文化抢占了阵地。
走进高亭镇南峰社区文化礼堂,南峰村村史陈列馆置身其中,这里完整地保存了当地渔民风俗文化的全貌。一件件年代久远的渔具,一艘艘渔船船模按照它们出现的时间整齐排列。徜徉其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岱山渔业的岁月变迁。
在秀山乡秀东社区文化礼堂的陈列室里,一艘艘造型各异的船模,展现了秀山海运业从当初的“兰秀帮”到如今现代船业的历史,传承着秀山人勇于探索海洋的精神。
在岱西镇仇江门社区文化礼堂,你可以了解到晒盐的各项工艺。仇江门所在的区域是个盐业乡镇,社区立足地方文化,建立了盐业史陈列室,与礼堂、讲习所、农家书屋等形成一体。
天天不关门 月月有活动
每天9时许,家住涂口社区的庄瑞娣老人在家吃过饭,就会径直来到文化礼堂。“我天天来!”老人说。
“阿拉天天要来这里报道,除了吃饭时光,其余时间都在这里。”社区84岁的朱金杏老人也欢喜来这里,“这里天天都有好看的电影,还能和大家一块聊天、解闷。”
“8月底,文化礼堂刚有过一场大型演出。”庄瑞娣接上话,“演出中场有猜谜语环节,一个谜语的谜底是‘猴子屁股’,哈哈……哈哈哈……”一屋子的老人跟着大笑起来,整个屋子充满了欢乐。
“文化礼堂建好了,将其用起来用好更是关键。”岱山县委宣传部有关同志说,“这就需要活动来支撑,让村民们参与进来。做到天天不关门,月月有活动。”
岱山县推行“群众点单”式服务,将文化礼堂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据介绍,群众点单的渠道主要有两种,村民可以直接向所在社区的文化礼堂管理员反映,近期希望安排哪些方面活动,再由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将群众点的菜及时送下去;也可结合舟山市的“淘文化网”、“文化超市”等平台,在网络上免费下单,就像淘宝一样,选定了服务内容坐等上门。
群众还可享受“部门配菜”式服务。这种模式主要由岱山县委宣传部牵头协调,向文化礼堂建成社区(村)配送各类专题讲座、文化艺术培训、海洋系列文化展览、“三下乡”服务活动、送图书、送电影等文化活动;岱山还推行“五进文化礼堂”制度,即“礼仪节庆活动、理论政策宣讲、乡风文明评议、公共文化活动、民主议事活动”进礼堂。
目前,岱山县已推出涵盖礼仪类、民俗类、科普类、歌舞类等11大类72个服务活动项目,根据渔民农民的兴趣,以“抱团配送”和“一餐多选”相结合方式,让渔民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成果。
特色礼堂,当然要配套特色活动。
岱山县不断拓展文化礼堂外延,将其打造成“传承历史文化的展台”、“开展文体活动的舞台”、“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的平台”和“参与集体活动的阳台”,实现文化礼堂“小孩玩得起、年轻人坐得下、老年人进得来”的多功能舞台。
小孩子喜欢听故事,老人们喜欢讲古。南峰村村史陈列馆,从最初的渔具陈列开始,挖掘村里的历史典故、名人趣事。年轻人可以看到,一段绳子在渔业生产中可以打出几十个花样的绳结,老人可以指着当年宁波人送的黑边白心旗,讲述南峰人黑白分明、耿直无私的精神。
衢山镇鼠浪社区有个大活动室,经常邀请戏班为村民上演传统戏剧。社区还专门辟出一个房间作为“忆乡阁”,摆放村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老家沙盘和照片,让老人有地方怀旧,年轻人有地方了解故乡历史;虎斗社区以文化礼堂为舞台,使腰鼓、舞龙等传统民俗文化有了固定的演艺场所。
岱山文化礼堂还通过开设微型党课、建设社区道德点评台等,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今年4月份,岱东镇涂口社区开设了一堂以“坚持生态文明,共建‘两美’岱山”为主题的微型党课,主讲人分别讲述了坚守灯塔40年的2014年度“舟山魅力人物”赵盛仕,组建阳光敬老义工队的“浙江好人”王婉贞,寒冬夜奋勇救起落水母女的蓬客公司船员毛志明、王辉的感人事迹。这些好人的感人事迹打动了现场村民,他们表示要向榜样学习,希望以后能多听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
东沙镇东沙社区依托历史浓厚的海岛古渔镇文化,选择在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的“聚泰祥”布庄旧址兴建了文化礼堂,这里成为东沙人搞集体活动最爱去的地方。隔三岔五就有居民过来唱歌跳舞。在高亭城区居住的东沙人也会专门驱车过来,和老邻居一起唱唱歌聊聊天,重温邻里情。
专人管理 文化礼堂理事会出点子
今年秋季开学前,一台社区开蒙礼仪仪式在南峰社区文化礼堂举行。
和以往点单送戏的模式不同,整个开蒙仪式活动从开始筹备到举行,都由社区文化礼堂理事会完成,花了他们一个月时间。
“文化礼堂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据介绍,今年,岱山县在两个社区率先试行理事会制度。理事会由宣传部、外联部、活动部等组成,除了理事长和秘书长由社区干部担任,其他成员都是社区爱好文艺的几位老人。“大家都很热情,有商有量,今后文化礼堂的活动就有专人组织了。”南峰社区干部说。
而让长涂镇倭井潭社区干部同样欣慰的是,他们的文化礼堂不愁没活动不愁关门,因为他们有7支文艺队伍。倭井潭文化礼堂自去年12月份启用来,文艺队已自编自导自演了10多场活动。
这不,最近的几个晚上,文化礼堂都是灯火通明。
社区干部王兰飞主要负责倭井潭文化礼堂的管理,最近她也忙着和乡亲们在礼堂排练小品。“节日或重要的日子,社区的文艺队伍都会主动策划各种活动,一台晚会信手拈来。”
文艺队伍的牵头人是社区66岁的老人张友强。无论是3月迎新春活动、5月残疾人帮扶活动、计生协会活动,还是6月份建党纪念日活动、7月最美家庭故事演讲活动等,都由这些文艺团队操刀。最近,老人又在组织筹划中秋晚会,边赏月边听戏曲,也是很欢乐。
不仅是南峰社区和倭井潭社区,岱山县的18个文化礼堂都已实现了专人或兼职管理。
为了让文化礼堂“活”起来,避免出现“门不开、人少见、设备积灰尘”的现象,去年起,岱山县委宣传部联合各部门多次调研,召开座谈会,制订建立健全渔农村文化礼堂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相关规定,各社区(村)的文化礼堂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天,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必须配备1~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并建立一支5人以上的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按照“精神家园”的定位,各文化礼堂全年应开展春节祈福迎新等礼仪活动1项以上,举办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1项以上,组织开展集中性的文化体育活动4项以上,举办各类宣讲及讲座12次以上。
“通过健全机制、考核激励等举措,成立由专家指导团和政策宣讲员、文化辅导员等8大员组成的工作指导团,加强各乡镇文体队伍建设,确保各文化礼堂有序运作。”岱山县委宣传部有关同志说。
高亭、东沙等乡镇探索实施文化礼堂管理员聘任制,吸收退休村干部、文化能人、老年协会成员、大学生村官等担任管理员,负责文化礼堂日常管理服务。规范文化礼堂各项日常管理运行制度。根据礼堂、公民素质讲习所、农家书屋、春泥计划活动室等场所的不同功能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做到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天,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方便渔农村群众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同时,建立动态的文化礼堂工作档案,对文化礼堂管理运行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记录。
岱山县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机制的运行,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群众的生活:看演出、听讲座、搞活动……群众有了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以前,村民大都闲在家或和邻居打打麻将。现在镇里的文化礼堂‘不关门’了,大家可以经常聚聚唱唱歌、听听戏、聊聊天,心情也舒畅了。”倭井潭社区63岁的方红球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