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

开化国家公园全球招募园丁参与科考调查——

去保护区“看”植物成长

  本报讯 (记者 赵峥琳 县委报道组 程磊) 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艰辛跋涉进入样地(用于植被调查采样而限定范围的地段)后,亲手完成一次严谨的科考:测量一棵马尾松的胸径并完成五年一次的复查记录。日前,持续5天的“开化国家公园园丁”工作划上句点,山东姑娘张晓仍难忘与中科院研究人员共同科考的经历,“能认识了解这样一座天然动植物宝库,我很自豪。”

  试点国家公园体制后,为了向更多人展示“国家公园”的山水魅力,一个半月前,开化县启动了一项全球园丁招募计划,待遇优渥,但这不是一次游山玩水的旅行,而是一份有关研究与保护自然的工作,只是时间相对短暂。南开大学在读博士生张晓等5人从近300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开始古田山站的园丁服务。

  带一群外行人进古田山科考,中科院研究人员田磊与王云泉最担心园丁们掉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古田山设有研究站,自2005年建立古田山样地以来,研究人员每隔5年对样地内的植物复查,今年正展开第3次复查。“去样地的路不好走,如果跟不上,很容易迷路。”两人每年都会来古田山做科研,今年因为复查,他们已经待了近5个月,每天都要上样地考察一次。

  “进样地,不走游客步道,走的是‘野猪道’。”田磊与王云泉已然熟悉入山的每一寸土地,说是野猪道,却根本看不出路的痕迹。雨后萌发的各种菌类引起了园丁们的兴趣,田磊提醒不要采集植物,“古田山作为保护区,一草一木都不能采摘,所以我们也不能用柴刀开道,只能用手轻轻拨开挡路的植物。”

  越到后程,“路”越难走。经过近3个小时的跋涉,终于看到灌木草丛中延展的红线,没错,这就是被圈出的样地。这里是目前古田山14个样地中最大的一个,海拔400多米,内有物种100余种,样地里的每一颗树木都挂有铝牌,上有编号。“编号GT09030134,品种木荷,胸径28.7厘米。”几名先到达的工作人员已经在采集样地植物数据。

  测量树木胸径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山坡倾斜,很难找到落脚点。“我们上来复查就是不停干活,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坐着休息,午餐常常只能站着啃馒头。”王云泉说。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园丁们相互配合,读取了马尾松、木荷等几棵树木的胸径。“这个记录下来,就是我们时隔5年的复查结果,能看出同一棵树长多大了。”王云泉介绍。

  让园丁们震惊的是科考任务“种子雨”监测,用一个刻有编号、尾戒般大小的铁环,固定在种子或者幼苗附近的土壤里。每年5月份,科研人员会鉴定这些幼苗的生长情况,鉴定的方式很多,其中最重要最直观的就是数叶片数。“我当时惊呆了。”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生叶斐在回去后的园丁日记里写道,“突然觉得,我身旁、我脚下的每个银色标牌和编号都意义非凡,因为在这里,每一个数字,都是用心呵护的生命。”

  科考持续了近一天,田磊表示,对园丁们的工作比较满意,“上手比较快,也能吃苦。”不过,对科研人员而言,样地复查最起码要花上半年时间,接下来的每一天,他们仍要持续着枯燥却重要的研究工作。

  如果说,科考行程让园丁们深切感受到了生态保护的严谨性,那么第4天的巡山工作则让他们体会到另一种孤独的守望,仍然是为了守护宝贵的生态资源。

  园丁许丛军是摄影记者,在与古田山护林员赖正荣巡山的过程中,他摄下一组图片,起名《保护区的守望者》。今年65岁的护林员赖正荣已经在海拔623米高的瞭望台上坚守了8年,其中7个春节在山上度过。他工作的瞭望台,需要负责的防火瞭望面积达5万多亩,只有下雨天,他才能下山采购生活必需品。到了每年的防火季节,更是需要护林员寸步不离;有时候因为无法离开岗位,只能由老伴将生活用品送上山。

  有护林员经历的许丛军对赖正荣的孤独深有体会,“为了守护一片森林,护林员们的付出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园丁们一块儿参与单调的巡山工作,让赖正荣很开心,“很长时间没这么热闹了。”园丁们离开前,回望老赖,他的眼里重现落寞。“古田山宝贵的生态资源,有许多人在细心地呵护,庆幸有这个机会,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许丛军感慨地说。

  开化国家公园的守护者们,仍然在继续自己的工作。通过园丁们发布的日记与照片,我们也能体味到那一种生活:青山绿水虽美,背后挥洒着多少汗水。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7 去保护区“看”植物成长 2015-09-19 浙江日报2015-09-1900007 2 2015年09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