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树起建设书法强省新标杆

书法浙军勇攀高峰

  本报杭州9月17日讯 (记者 刘慧) 秋阳洒向大地,秋色挂满枝头。17日,来自全省各地的200余位书法家相聚西子湖畔,参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迎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书法春天的到来。

  追溯历史,浙江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高峰迭出,孕育了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赵孟頫、吴昌硕、沈尹默、陆维钊、沙孟海等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师,他们“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学术见解,铸就中国书法历史的辉煌,创造了一座座书法艺术高峰。

  因为有了这些书法高原和高峰,浙江书坛继往开来,凭借强大的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效构筑了浙江书法走在全国前列的新优势。如今,浙江书法家们吹响了新一次出发的集结号。

  “从文艺和社会的角度看,立足高原、再攀高峰、建设书法强省,既是浙江书法发展的新标杆,也是提升浙江人文精神的新标杆。”省书协主席鲍贤伦分析说,在浙江书法领先发展新优势的基础上,树起这一新标杆,是浙江作为文化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应有的文化自觉、社会担当。把握爱国主义主旋律、中国梦主题、真善美主格调、中华文化主根脉,挖掘和展现浙江精神,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是浙江书法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省书协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朱关田说,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看,立足高原、再攀高峰、建设浙江书法强省,既是对历史上书法高峰的珍视传承,又是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攀高。我们要珍视传承,敬畏传统,景仰前辈。学习先贤积累的丰富经验,吸收他们创造的智慧结晶,在继承、弘扬、探索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省书协和书法家应该结合时代特色与群众审美需求,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不断提书法艺术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形成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生动局面,再造一个具有当代特色、浙江风格、中国气派的浙江书法艺术新高峰。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立足高原、再攀高峰、建设浙江书法强省,既要坚固铸造书法艺术高塔之基,又要推进书法艺术塔尖稳步提升。”省书协副主席沈浩说,这需要强化精品意识。全省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应坚守艺术理想,树立远大志向,创作出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在浙江书法发展史上再添浓墨重彩。

  省书协“新松计划”首批入选书法家李砚难抑兴奋之情:繁荣书法,再登高峰,人才是根本。作为年轻一代书家,我们不仅要参与书法队伍建设,而且要做到德艺双馨,努力使更多的青年书家真正成为浙江书坛的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

  “书法强省浙江有着天然优势,但还存在发展短板。”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坦言,必须清醒看到,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在书法艺术服务基层、服务人民方面,尽管有面向广大农村地区“书法村”建设的全国试点,但在扩大城市社区、企业等领域的覆盖面上还比较薄弱;比如,从全国视野看,青年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加强,但是在名家的造就与推出上有待强化;同时,书协对外交流还是一个短板,各个层面的交流互动亟待多元丰富。

  台州市书协主席王波表示,各级书协要创造性地提高组织引导能力和协调服务能力,施好肥、浇好水,让每一株大树都枝繁叶茂、顶天立地,让每一颗小苗都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真正成为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老中青三代书法家纷纷表示: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固高塔之基、铸高塔之巅,珍视传承、敬畏传统,敢于创新、勇于攀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提倡学术民主、学术自由的风气与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浙江精神。目前拥有省书协会员3869人,中国书协会员1038人。

  ●浙江是书法强省,如今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书法家队伍。仅在2011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浙江有142人次入展,11人次获奖,取得了获奖数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2013年的全国性各类大展中,浙江有824人次入展、73人次获奖,名列全国第一。在2015年的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浙江入展比例获全国第二。近5年中,浙江在全国性大展、学术研讨会上,有1792人次入展入选、153人次获奖,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书法浙军勇攀高峰 2015-09-18 4015481 2 2015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