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萧山探索干部问题识别预警机制—

大走访,剑指庸懒散

  核心提示:

  如何加强干部日常监督和管理,是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关注并不断创新的课题。但在现实中,管理机制未能常态化、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制度落实难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杭州萧山区构建“识别、研判、预警”为一体的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链,致力于解决这些难题,值得各地借鉴。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辽宁、吉林、安徽等7省的59名干部受到降级、撤职等行政问责。涉及地域广、处分人数多、查处力度大,是此次督查问责的特点,而对“庸官懒政”的严处,更传递出“今日难当太平官”的明确信号。

  面对有些干部激情减退、担当不够,而干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现象,如何将监督关口前移,防止干部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萧山区从去年开始,探索领导干部监督预警机制,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走访:明察秋毫查问题

  每周二是萧山区委组织部固定的联系走访日,干部科室的工作人员分成4组,走进全区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通过个别交流,面对面听取意见、交流想法,深入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1020名区管干部,都是他们走访交流的对象。

  日前,干部监督室的几名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研讨上周的走访情况。走访中,他们发现有一名干部在工作中存在作风不实、工作推动不力等问题,一旦事实被认定,这名干部将被列为预警对象。

  “通过这次走访,我们初步了解到,有个单位的班子成员对省委中心工作推进不力,工作作风不实,需要继续关注。”在这次交流会上,区委组织部还针对走访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策。

  那周,他们分组走访了萧山区城厢街道、所前镇、区人防办、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杭州萧山城区建设公司等5家单位。“我们主要找领导干部本人谈,与班子成员谈,与中层干部谈,再和干部分管科室的工作人员谈。” 萧山区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的何佳告诉记者,他们到机关部门、乡镇、街道走访,主要了解领导班子运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等,从中查看领导干部是否存在不严不实等问题。

  每周五,工作人员抽出时间交流一周走访情况,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将有问题的干部列为预警对象。这次,因推进中心工作不力,就有一家单位的负责人被列为预警对象。

  像这样的日常走访,萧山区从2013年以来就陆续开展。这两年,有关人员已主动上门与区管班子成员谈话交流1500 多人次。

  记者了解到,该区围绕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评价指标,制定了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勤政务实、工作绩效、廉洁自律等五大方面的25条预警标准,还专门建立了“干部监督预警信息档案库”,对收集到的各类干部预警信息进行逐一登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并及时了解核实、认真甄别、分析研判,对确实存在的问题,视情节轻重程度提出预警措施,对经核实后情况失实的,及时予以澄清。

  记者在萧山区委组织部的一台电脑上看到,这些被预警干部一人一档,存在的问题、处理措施等,都清楚地记录在案。目前,共有20名区管干部被列为预警对象。

问责:追踪回访看平时

  萧山区一家机关单位的班子成员韩某某没想到,因为在一次私人聚会时饮酒,他成了预警对象并受到处理。

  去年9月,韩某某根据组织安排,到杭州市委党校培训。这次培训并未要求学员在校住宿,一天晚上下课后,韩某某外出与几位朋友一起吃饭。许久未见的老友相见甚欢,免不了要喝酒。觥筹交错间,韩某某多喝了几杯。

  聚会结束后,韩某某回到学校宿舍,下楼找毛巾时,与保安发生了争执。在酒精刺激下,他失控摔破了学校的用品。

  这起酒后闹事事件,很快就被区委组织部收集到,他们专门到市委党校找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保安了解当时情况,还与本人进行谈话,确认了事情的真实性和来龙去脉。

  由于认错态度较好,最后韩某某被提醒教育,并赔偿了学校损失。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他的情况,随后进入了萧山区干部监督预警信息档案库。

  萧山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干部的监督,看一时更要看平时。对被预警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后,他们还跟踪回访干部此后的工作等情况,观察问题是否解决、干部行为有没有改进。

  不久前,萧山区某区级机关一位班子成员余某,因存在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最终被降职处理。早在去年,他就被列为预警对象,被组织诫勉谈话。

  去年下半年,区委组织部在对该单位的几次走访中,发现余某存在搞不团结、不服从分工、平时工作状态一般等情况。为深入了解情况,从班子其他成员、中层干部到分管科室工作人员,他们又在全局进行了大范围谈话,发现情况属实。那次,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对他进行诫勉谈话,并将其列为预警对象。

  有了这次“留档”,区委组织部开始对其各方面表现进行跟踪回访,经常向该局其他干部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经过将近半年的走访调查,他们发现余某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在同事中的口碑依旧。而在同他本人的谈话中,余某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区委组织部经反复调查、讨论,最终决定对其降职处理。

  2014年,萧山区共对12名区管干部实施预警措施,其中两名干部降职,两名干部被诫勉谈话,8名干部被提醒教育。今年以来,有5名干部被预警,其中1名干部被降职,1名干部被组织调整,3名干部被提醒教育。

预警:关口前移早治病

  “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自己不一定意识到,同事也未必会直接指出来。”一名被提醒教育的干部说,通过这次预警,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从2014年实施以来,干部预警机制一直是萧山的热门话题。

  “每次有干部被降职或者调整职务,对大家的触动很大。”所前镇党委书记李书春感叹,干部预警机制如同一帖清醒剂,使每一名干部对平时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自省,及时发现不足并主动改正,以免被组织预警。

  也有不少干部表示,这项机制刚开始实施时,组织部工作人员来走访,大家心里并未引起重视,直到后来发现问责动真碰硬,每个人就有了这根警戒线——只有平时做得够好,才不会被预警。

  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仅靠日常走访,如何保证预警研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万一有人不讲真话,会不会影响对一个干部的公正评价?

  “干部问责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于发现的问题,不是走访一次两次就可以下结论的。”何佳说,他们往往要多次走访,并进行大范围谈话,不仅和干部本人,也要和班子成员以及其他员工谈话,了解问题的真相。“也许会有一两个人不讲真话,但要相信极大多数干部的立场和眼光,尤其是通过大范围走访,对干部身上的问题,大家的意见都比较一致。”

  在每周一结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还进行每月一评和每季一判,定期对区管班子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每月一评”,对前期了解的干部队伍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初步评价意见。而“每季一判”,由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分析研判会,对影响重点工作推进、班子团结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研究对策措施,对干部队伍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会诊。

  问题一经确定,区委组织部立即给每名预警干部发出“函询通知书”,让他们根据《关于建立干部监督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做出书面情况说明、表明态度、作出承诺,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区委组织部。在通知书的下方,区委组织部还将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便于干部查看,如当事人觉得提出的问题不准确,也可以提出申诉。

  “问责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干部及时发现问题,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我们将监督关口前移, 是为了及早‘扯扯袖子、咬咬耳朵’,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萧山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除了日常走访和有关部门报送,接下来他们还将请群众参与监督,在干部工作中多听听群众的声音。

  ■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陈宏彩:长期以来,我们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以事后监督、结果监督为主,而事前事中监督、过程监督不足。萧山区这一做法较好地弥补了现有监督方式的不足,对于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问题预警是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组织部门能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过程管理和机制创新发挥更大作用。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大走访,剑指庸懒散 2015-09-17 浙江日报2015-09-1700011;4002619;浙江日报2015-09-1700015;浙江日报2015-09-1700013;浙江日报2015-09-1700016;浙江日报2015-09-1700020;浙江日报2015-09-1700021 2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