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偏见遮望眼
李倩
“华尔街不懂中国互联网”,从中概股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开始,就在投资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只是故事版本在不断更新。这一次的事件主角是“新明星”阿里巴巴。美国《巴伦周刊》9月封面文章作出预测,阿里股价未来还将下跌一半。
对此,阿里集团9月15日回应,指出文章作者Jonathan Laing选择性使用信息,向读者展现误导性结论。比如在阿里巴巴市盈率数字上,作者想预测性计算阿里2016年的市盈率,结论为25倍,却使用当前股价去除以2015年的全年预计收入,以此得到结果。
笔者通读《巴伦周刊》报道全文,类似的“硬伤”确实存在。比如作者认为阿里巴巴在云计算、物流、娱乐健康等领域的投资没有实际价值;因为美国的电商领军企业eBay的市盈率只有15倍,阿里巴巴股价也该朝着15倍市盈率的方向下滑……这种商业观察逻辑显然也颇值商榷。事实上,国内网购族们都知道,物流体验在电子商务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同样,云计算业务的发展是阿里巴巴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而且,同为电商巨头的亚马逊也已经建立起强大并持续增长的云计算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中,最近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的并非只有阿里。从2005年8月在美国上市至今,百度的股价已经上涨了50倍,一直被视为“神股”的Google上市以来的涨幅也不到13倍,但这样的“优等生”却在今年7月公布数据亮眼的二季度报后,触发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百度单日跌幅的最高纪录。据美国彭博社报道,百度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华尔街投资人无法理解,百度在本地生活领域(O2O)的大举投资计划,他们也不愿相信中国互联网公司可以率先在没有成功先例的O2O领域赚到钱。
从阿里到百度,一次次的质疑,其实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种思维习惯:面对一种新生事物,人们习惯于依赖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也正是因为此,在一些国外分析家的眼中,基于他们以往欧美经济发展的知识和经验,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崛起实在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过程。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确面临下行压力,作为一个与国际市场密切关联的经济体,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另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旧的动力逐渐弱化,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过渡阶段,这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其间经济增长难免有波动起伏,这也是转型时期的正常现象。
在此过渡阶段,看中国经济形势要有长期观点。中国13亿人的内需市场巨大,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不可逆转地崛起,国内经济诸多不平衡恰恰是增长的强大动力,加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战略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依旧十分光明。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上半年,浙江经济稳走向好态势更趋明显。这一态势,来自转型升级组合拳,来自深度改革的新动力,来自新经济新业态的新支撑。观照上半年浙江经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新经济新业态还在成长之中,还在蓄积力量,唯有保持定力,加大力度,全力推进,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主流,指引未来。
面对当今世界更趋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这不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全球性的股灾和经济动荡,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有心无意唱衰中国的声音,特别是唱衰中国企业、资本市场的声音也不会停止。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欢迎建设性的批评,这些“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中,有的是基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般探讨,有的是因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做出的朴素判断。但无端的猜测性质疑,无助于改善现实。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望。面对专家“苛难”,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必惊慌失措,关键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继续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让新的增长点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让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我曾多次看到中国面临似乎难以逾越的困难,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拿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决心和信念……每次都能成功应对挑战。”我们相信,中国企业、中国经济会向世界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