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汲取古训益严实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心要实,火心要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君子敬而无失”……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和人生哲理的谚俚训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通俗版,传承千古,是核心价值文化的基质,汲取其精神营养,定能助益世人言行,助力 “三严三实”。

  这得先探究一下古人咋知道那么多“道理”?

  在人类及文明衍进的路径上,起先,人类心智十分稚嫩,意识只是自然环境的直接映像,即恩格斯说的“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人类完全慑服于自然界,产生了各种自然宗教。同时,人们意识到要满足存续需要,得同他人打交道,即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样,虔敬的自然宗教意识映射进人们的社会生活,孕育出天人合一的行为观念,表现出人→自然→社会的同一性:“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周易·系辞传》),天际时变衔联人间世事,民间现今还有“伤天害理遭雷劈”的警咒。

  分析现象离不开社会生活。随着时空演进,人类步入了极其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生产是分散、封闭和自足式的,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少有重大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主要靠世代积累,可谓千年不变的慢生活,使得人们有充分时空将思维对象指向生产之外,指向自身、社会和自然,通过经验总结、现象描述和猜测性思辨,观察天时人事,拷问人生意义,探讨价值理性,一砖一瓦地构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巍峨大厦,并在数千年传承中生发出通俗化、口语化,甚或雅韵化的谚俚训语,用于教导世人。

  广布民间、口口相传的这些文化瑰宝,很早就引起学人的关注,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所载录;后经历代收集整理,不断辑集,最终于明万历年间形成了集大成的《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集中所录实际上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诸如“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好过伙,难共食”……通俗易懂管用,以致社会上有“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之说,且大部分做人做事的训条在学理上是成立的。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无学理依据的迷信糟粕,自当剔除。

  那怎样汲取其科学营养呢?

  善学。“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买田买地不如买书”,尤其是领导干部,学比吃重要:学好历史文化,才能厚重自己,增强定力;学好千古训条,时刻警励自己,才能“小心驶得万年船”;从书本到田野,学好群众话,才能办好群众事。

  善思。儒家文化强调“三达德”——智、仁、勇。学而思方能辨是非,思而辨才能获智慧,才能择善行仁,才能践行“三严三实”。思大势,“小事不肯放下,惹出大辱方罢”,善见大势才有大为;思是非,判明是剔除非;思得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善用。“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一是所学用于利他,最终会利己;二是所学用于勤政,只要善走群众路线,“事不怕小,只要肯搞;事不怕大,只要肯了”,善作善为定出善绩;三是所学用于正道,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指明的民族复兴的光明大道。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汲取古训益严实 2015-09-16 浙江日报2015-09-1600017 2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