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谁来消解监管的“肌无力症”

  破除监管的“肌无力症”,需要提升违法成本赋予监管震慑力,监管体系科学化赋予监管权力,监管责任清晰化赋予监管压力

谁来消解监管的“肌无力症”

  王玉宝

  央视以及部分纸媒记者对微整形市场的“卧底”暗访,让公众大吃一惊。毫无医学基础的年轻姑娘,拿着10多毫米长的细针,未经消毒,互插彼此太阳穴。而这,在那些非法的培训机构那里,美其名曰5天微整形专家培训之旅。倘若由这样的专家给你做整形美容手术,不知年轻的女士们作何感想?由此,微整形市场宣传的夸大、培训的违规、药品的来源不明、非法行医的泛滥、监管的薄弱,一并暴露于天下。

  美容整形,听上去似乎只是少数爱美女士的专利。其实不然,调查显示,早在2013年底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美容整形第三大国,仅次于巴西和美国。在这样的一个美容整形大国,真实的业界现状是什么?

  业内专家介绍,近几年中国美容整形市场异常火爆,大量非法美容整形机构应运而生,已经制造了大量名为美容、实则毁容的医疗“惨案”,未来3年中国更有可能进入一个十分恐怖的“美容后”时代——非法整形手术后遗症大量爆发。而如此混乱的市场局面,到底是由谁在监管,谁来负监管不力的责任?需要追问。

  实际上,这只是关乎监管“肌无力症”的最新一则新闻“注脚”。繁荣的中国,一切均以超常速度扩张,比如食品的市场,药品的市场,工业生产的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一方面无疑是生机勃勃的经济景象,但倘若监管都犯了“肌无力症”,那么另一方面的代价则是安全的巨大隐患。食药品监管“肌无力症”的代价,是毒奶粉、过期疫苗、工业盐等对身体乃至生命的戕害。安全生产监管的“肌无力症”的代价,更是诸如天津港“8·12”特大爆炸带来的生命消亡。

  彻底扭转某些场合中的监管薄弱甚至名存实亡,才能根除问题。我们总不能每一次都期待媒体的暗访,才能揭开一个暗疮,然后是一连串声势浩大的整治,然后是时过境迁,风平浪静,监管再次弱化,问题重新孕育、爆发……从监管的角度,如何走出怪圈,惟有彻底增强监管体系本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存在感、力量感。

  首先,是违法成本的提高。在我们的身边,很多行为危害严重,但往往惩处并不严厉。比如,此前的很多环境污染行为,比如上述的美容整形行为,再比如食品生产中的滥用添加剂行为,等等。如果违法行为的代价本身就很小,那么监管就失去了力量之源,因为违法者根本就不用害怕。对一些老大难问题,需要做立法上的改革,只有令违法者痛彻心扉、倾家荡产甚至永不入行,监管才能获得震慑性力量。

  其次,是监管不扯皮。比如美容整形的乱象,卫生部门只管正规医疗机构,而大量美容整形行为发生在美容院之类的非医疗机构。一般情况下卫生部门都不会去看一眼。而能去看的则是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又不会管它的医疗行为。如果两大机构拿着各自职能当令牌,那也就不奇怪非法整形美容有那么大的存活空间。问题是,如果每一家都能多一份深察的责任心,监管的触角前移,连媒体暗访都能发现的事,堂堂执法机构就不可能闻所未闻。当然,从执法机构的设置、职能的综合角度来讲,如何建构一个更加分工明确、不会扯皮的监管体系,更需要深化改革。

  最后,是监管责任的落实。很多时候,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谁的问题谁监管,都很明白地摆在那里。但如果监管者就是作为不到位,你能奈他何?除去以权谋私、玩忽职守以及严重的渎职行为会受到问责乃至追究法律责任,一般的监管疏漏又有谁来严查?但很多时候,正是监管责任模糊地带的一点点累积,最终酿成惨祸。现在,行政管理改革注重权力清单,市场化改革注重投资的负面清单。实际上,监管领域需要强化的则是责任清单。每一个监管部门,具体负责哪些领域和环节,具体职能和责任有哪些,作为不到位要负怎样的责任,这不能是一笔糊涂账。如果责任不清,监管环节不公开,群众监督不到位,上级问责不严厉,监管根本没有压力和动力去走好每一步。一些眼皮底下的乱象,不闻不问也就不奇怪了。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谁来消解监管的“肌无力症” 2015-09-16 浙江日报2015-09-1600010;浙江日报2015-09-1600006 2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