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工大教授程惠芳潜心教育38年

课上严师 课下慈母

  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孙江丽

  “课堂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不玩手机,专心听讲?”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一名年轻教师向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惠芳请教。

  “宽松、互动,只讲重点、难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让他们多多进行案例分析……”程惠芳将自己活跃课堂气氛的招数和盘托出,在场的青年教师听得入神。

  严谨治学

  实际上,不仅仅是教学交流会,在平时,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经贸管理学院程惠芳教授也是青年教师乐于学习和请教的对象。从教38年来,始终热爱教师职业,严谨治学,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在学生中有很好的口碑和影响。日前,程惠芳教授被评为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9月8日,作为我省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她与全国其他9名获此荣誉的教师在北京获李克强总理接见。

  “守住清静,耐住寂寞,潜心研究,教书育人。”程惠芳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出身于普通家庭,经历过上山下乡的锻炼,从一名工农兵大学生成长为大学老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总是说,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课堂上,程惠芳一直告诉学生:“人生要有理想有目标,把人生目标追求与国家和民族振兴联系起来,心怀感恩,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始终把教学科研、传道授业和学生培养作为“头等大事”。学生们经常看到她在校园的道路上、在校车上、在食堂里和学生就学术问题展开讨论,或者专心地为学生解答问题。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王露露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和程惠芳在午饭时间的教室里一起啃面包、吃盒饭了。“程老师跟我们讨论问题,常常一连七八个小时不停歇,劲头比我们年轻人还足。”

  “人生的路上,不断演绎着一场场战役,当拼尽全力获得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正想放慢脚步的时候,另一场战役又接踵而至,甚至你不得不同时面对好几场战役。我已经50多岁了,但我每天还在奋斗着,那么年轻的你,为什么不尽力呢?”这是程惠芳经常对学生说的话。

  苛刻严师

  严师般苛刻,慈母般温暖。“会经历一个对程老师从敬畏到敬爱的心理过程。”许多程老师的学生都这样谈到自己的老师。敬畏是源于程惠芳对学生的严格,有时甚至苛刻的要求。程老师主要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上课,她要求不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要学会查看外国文献,要用国际主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来做学问,要用计量的方法研究经济学,用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注重调研,获得一手数据,用实证研究来解决问题。

  课堂上,她一直采用独有的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讲述某一概念、讨论某一问题的时候,从不同角度、由浅入深地提出一连串问题,让许多学生都来回答同一个问题,但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这一“绝招”、“狠招”使学生都感到不能随便糊弄,因此上课时要格外认真。凡是听过程老师课的学生,都会觉得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程惠芳还倡导在课堂外建立校内、校外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在校内,建设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创新与创业教学基地,以“体验式教学”推动从单向知识传递向双向知识互动式教学的转变。她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她主持举办六届WTO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第七届开放经济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第15届和第22届全球金融年会,4次邀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迈伦·斯科尔斯、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等近10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学者参加会议,让国贸专业学生广泛参与国际会议的组织和接待工作,聆听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学术报告。

  温暖慈母

  程惠芳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注重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品性的培养。她常对学生说,做学问就是做人,学问做得要真,做人做得要诚。

  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她会因为下一届某个学生没来听而专门打电话;硕士生课堂教学中,学生因为准备不充分会被程老师严厉批评而流泪。而在生活中,程老师会给学生买毛衣、买书,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她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突患骨癌,远在国外访学的她不断通过邮件和电话关心学生,并要求学院也尽一切可能帮助学生。在她的感染下,这位学生在经历了几次手术后依然完成了毕业论文,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毕业答辩。

  学生们都知道,不管是批评也好,关爱也好,那都是程老师母亲般的爱。“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我们永远是您的孩子。”这是学生们在母亲节时送给程惠芳的心语。

  在浙工大30多年的教学,程惠芳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世界各地都有她的得意门生。每提起那些优秀学生,程老师总流露出真切的自豪和深情的满足。她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学生成长和取得成就是最令她欣慰的好消息。“和一批批优秀的年轻人在一起,见证他们成长成才,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课上严师 课下慈母 2015-09-15 4011830 2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