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吹响农业改革的嘹亮号角

诗意吴兴 美好田园

  吹响农业改革的嘹亮号角

  诗意    美好田园

  “苏湖熟,天下足”。

  太湖流域的富庶丰饶亘古如斯,“四山一水五分田”勾勒成吴兴碧水青山、肥沃田园。

  这里是浙江省首个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

  这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

  这里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

  纵观吴兴,精致、高效、生态、集约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发展主流,农业改革号角响彻大地:“四票”机制念活了吴兴的富农经,“三权”改革激活了农村的“沉睡资本”,农村金融网络和融资扶持机制激发了农业经济的新能量,吴兴已然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人民生活幸福的共赢之路。

三大理念

    高屋建瓴 顶层设计

  近年来,吴兴区用“工业化视角、开发区模式、生态化方向”三大理念高屋建瓴,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如何用工业化视角优化布局,吴兴做出了积极探索:坚持“城乡统筹、全域规划”,以“生活进社区、生产进园区、商贸进市场;村庄向社区转、农业向工业转、农民向市民转”的“三进三转”推进“三农”发展。围绕发展“精致、高效、生态、集约”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逐步形成了“两区三带百园”的发展格局。其中,“两区”是指建设八里店和南太湖两大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三带”即打造三个产业带;“百园”即培育百个特色精品园。

  在农业发展运作模式上,吴兴区借鉴了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架构,形成管委会、指挥部、开发公司“三位一体”,由管委会负责组织领导农业园区建设,统筹制定建设规划;指挥部具体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开发公司则实行企业化管理、实体化运作,具体承担融资、建设、科技服务等工作。

  以生态化方向为引领,以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为路径,吴兴全力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农渔共生等种养模式,努力实现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统一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病死动物、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体系,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四票机制  致富法宝 激发活力

  吴兴地处平原丘陵水乡地带,“四山一水五分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农业经营分散、农民居住分散、农村资产难以资本化等问题。如何破解,吴兴创新推出了“四票”机制。

  失地不差钱,生活乐无忧,这是吴兴区开展股权式安置以来的真实写照。为服务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农房搬迁和集聚,吴兴区在全省首创“股权式安置”模式。通过成立富民合作社,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在保障拆迁户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接收拆迁户富余的安置房产折价入股(名曰“房票”)农业综合投资公司,投资经营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农户按股获得固定回报。通过以房权换股权,实现缓解农房改造建设资金压力、节约土地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一举三得”,有效促进宅基地复垦和土地连片经营,进一步解决了农业园区连片推进难的问题。目前,全区累计发放“房票”28.8万平方米,户均增收2.6万元。

  “米票”,是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中,吴兴区做出的一种新的尝试。承租土地的经营主体发放一定量的大米提货券作为租金,付给流出土地的农民,农民可以凭票领米。这是对当前“实物计价、货币结算”土地流转补偿方式的一种继承与创新,有利于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整村整组流转。目前,全区累计发放“米票”1090万斤,试点核心区土地流转率达92.3%。

  另外,在农村集体资产改革中,吴兴创新“股票”机制,让更多的农民成为“股民”,获取更多财产性收入,从而有效调动了农民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保障村集体与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吴兴全区16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股权制改革,全区村集体资产分红2436万元,经济收入比股改前平均高出29%。

  解决城乡差别,保护农民利益,实现良性的城镇化,土地是一条保障线,也是一个突破口,为此吴兴区开始对农村集体建设留用地的流转与使用进行“地票”探索。对规划区被征地行政村的配套建设留用地进行折价发证,村集体可选择享受130%的银行利息,也可以随时等价换购物业、办公楼房等。目前,已在八里店镇的14个行政村先行启动,涉及村级留用地1800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000万元。据了解,“地票”已获得了多方认可,其融合了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城镇化等多个重要命题,或成为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蓝本。

五种模式  破解难题 跨越发展

  何以破解阻碍农业现代化的“紧箍咒”?唯有改革创新。

  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不畅、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销售难、财政资金非常有限、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针对农业发展道路上的这些“拦路虎”,吴兴区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五种模式”。

  1个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的产业联盟,吴兴新型农技推广联盟“1+1+N”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曲。

  在吴兴区农村,科技联盟专家是农民最欢迎的人,他们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有的还将科研项目带入农村,开展科技创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科派员不局限于一村一镇,哪里农民需要,就服务到哪里。

  目前,“1+1+N”模式共联结科研单位专家111名、本地农技人员202名、生产主体916家,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分联盟13个,实现规模经营主体全覆盖。

  据了解,该联盟运行以来,通过技术引进、新品种研发、试种等手段,破解了技术落地难题,吴兴区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吴兴区还充分发挥浙大教授首席推广专家作用,促进产业联盟延伸,通过开设讲座、现场讲解、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产业内各类规模大户、合作社成员、农业工人等在新品种、新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民。在浙江大学的专家教授的有力助推下,依靠产业联盟引导,示范点、示范户带动,吴兴区近年来形成了设施蔬菜、精品瓜果、优质稻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有效增加了农民种养殖收入。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怎么办?针对这个难题,吴兴区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在已经组建了粮油、水产、湖羊3大产业的合作社联合社,带动农户10479户、辐射8.8万亩。其中粮油产业,以中味酿造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8家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出资200万元,组建“粮梦”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订单购销、品牌销售、技术指导、农机服务、对外融资、政策保险”“六个统一”,带动粮食生产面积4.5万亩。

  吴兴区是省农业融资服务创新试点,以此为契机,区里建立健全了“一个风险补偿基金、一个融资服务平台、一项金融普惠工程、一套担保抵押机制”等“四个一”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

  据了解,吴兴区财政出资300万元设立农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撬动农业信贷资金1亿元,首批16家农业企业,按照ABCD四个信用等级,评级授信3700万元;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信息库,将全区重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逐一建立信用档案;创新农业民间融资体系,6家民间融资机构开展资金借投、撮合、涉农贷款业务1009笔、13.25亿元。此外,还出台农村综合产权抵质押贷款管理办法,邮政储蓄银行、湖州银行等推出了以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房、“房票”等为担保物的“惠农贷”、“产贷通”、“房票贷”、“丰收卡”等新品种。在农业保险方面,增设了农业设施、露地蔬菜、湖羊和蚕桑等4个新险种,办理了政策性湖羊保险全省第一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吴兴区还以“餐饮集团+基地”的品牌特色订单、“居民社区+农业龙头企业”的城市直供订单、“国家直属粮库+种粮大户+农户”的粮食订单和“农业龙头企业+养殖户”的畜禽订单模式破解了营销难题,以“绩效管理”模式破解财政资金使用难题。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诗意吴兴 美好田园 2015-09-15 浙江日报2015-09-1500007;浙江日报2015-09-1500010;浙江日报2015-09-1500009;浙江日报2015-09-1500008;浙江日报2015-09-1500012;浙江日报2015-09-1500013;浙江日报2015-09-1500017 2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