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金东区源东乡——

一棵桃树的N种可能

  本报记者 徐贤飞

  见习记者 杨晨

  区委报道组 邵勤旦

  桃子,本不是这个季节的时令水果;桃花,也是在春天绽放。但在金华金东区源东乡,桃树上的另一种美,桃胶,正在这个秋季,凝结成丰收之景。

  桃胶,又名桃凝,是从桃树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早在唐朝时,桃胶不仅入药,还是百姓家的一道美食,就算以咸菜相配煮汤,都鲜滑可口。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当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这道美食渐渐被人淡忘。

  不过,味觉的记忆总是会在某个时刻迸发出光亮。依偎着金华北山层层叠叠的山脉,源东乡是当地人熟知的种桃、买桃、赏桃之地,眼下,稀松平常的桃胶身价翻番,最火时收购价达到每公斤60元,今年仅桃胶的销售收入,预计就能突破300万元。

  一棵桃树,在这里演变出无限可能。

  家常变商机

  早上8时,我们赶到源东乡丁阳岭村,54岁的村民施长忠刚摘完一篮桃胶,从桃山上走下来。

  “别看它们粘成一起,晒干之后,在灯光下,金黄金黄的,可漂亮了,煮成冰糖桃胶,更是甜润可口。”施长忠说。

  施长忠领我们到他家中,取出了已经晒干后的桃胶,晶莹剔透,极像琥珀。老施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他采的这些桃胶,基本满足他家农家乐的需求。“每天都有两三桌客人,这里的冰糖桃胶、桃胶炒肉是特色菜。客人们说,这是别的地方吃不到的。”老施说。

  另一位村民施勇仙刚从山上下来,早上六点不到,她就上山了。

  “好的桃胶,也很挑时辰的。要在晴上三天之后,早晨太阳刚出来,又在十点钟太阳大热之前采摘,那样的桃胶才好。”施勇仙说,自7月以来,只要碰上这样的好天气,她都上山采摘。“一斤的收购价就20元,有些时候还要涨到30元。我一天几个小时就能赚个百把块。”

  常住村民142人的丁阳岭村地处金华北山南麓,被包围在莽莽群山之中。村庄四周环绕的山头上,都种满了桃树。施勇仙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种的,已有一千多亩。那时候,桃胶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在夏秋农闲时节,农户常会摘下桃胶,或炒肉丝,或做冰糖桃胶,慰劳自己。

  施强是最早把这阵吃桃胶风刮进丁阳岭村的人。他家就住在与丁阳岭村一岭之隔的丁村。

  30岁的施强,一直在义乌做淘宝生意。不经意间,他发现淘宝网上出现了许多卖桃胶的商家,生意火爆,让他颇为震惊。“这东西我们从小吃到大,村里多的是。这样也能卖钱,我就回家收购了。”施强说,仅去年,他经手销售的就过万斤。今年因为雨水较多,桃胶收购同比下降,“桃胶是桃子摘了,就一直有的,从7月可以采到10月。”

  突然而来的“桃胶热”,在乡党委书记何建军眼里,颇为正常。他说,这是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在某个时间点会合了。桃胶原来就有,在农民眼里不值什么钱;而城里人根本不知道世上还有这等美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两者终于相遇了。

  种桃变种景

  源东乡位于金华北侧,48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依偎在金华北山层层叠叠的山脉当中。站在丁阳岭的桃山顶上,源东乡尽收眼底,一个个村落匍匐在丛山起伏的漩涡当中,风景秀美。

  何建军陪我们爬上了山顶。他说,由近及远,重重叠叠的山上,都种满了桃树,直到远方北山山脉的主峰。

  源东乡有1.6万人口,桃园面积就有1万亩左右。全乡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几乎都以种桃、卖桃为生,每年桃子销售收入约7000万元。“这些年,尽管我们改善了品种,但桃子价格起起伏伏,销售收入增长面临瓶颈。”何建军说,源东的桃子经济想再发展,就要如做工业的“微笑曲线”两端发展一样,向农业的“微笑曲线”延伸,把源东的赏花经济、美食经济发展起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的这两句诗,已在几千年前道尽桃花的美。

  不过,以桃为生的源东人,也曾走过弯路。2000年,许多村庄发展起了养猪业。每当桃花盛开的时节,捂着鼻子赏花,就成了源东乡最违和的一景。去年,在“五水共治”的大潮中,这些养猪场被拆除了。

  拆了猪场,源东人更专心种桃了。白桃、黄桃、蟠桃、油蟠桃……桃子的品种种类不断翻新。2006年,源东乡首次尝试把藏在深山的灼灼桃花,推荐给山外的城里人,举办了首届桃花节;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游客逐年快速增长。今年春季的桃花节,半个月时间内,到源东乡赏花人次达到15万,带动全乡200家农家乐收入约1000万元左右。

  跟风变引领

  经济学著名的“微笑曲线”,工业经济中附加值最高的体现在两端的设计和销售上。农业的“微笑曲线”两端是什么?何建军说,农业的“微笑曲线”附加值最高的是美食、美景。

  “无论我们怎么翻新,总是有人跟风,农产品涨涨跌跌是逃不了的。”丁阳岭村村支书施小忠说,他和施长忠一样,种了半辈子桃子,目前正带领着村民往桃树衍生的产业链上寻找出路。作为源东乡首批民宿试点村,丁阳岭村已有5户人家正忙着装修,到年底就会增加100个床位。

  “我们起先是把桃子卖给城里人,后来又想方设法请城里人进来;这一两年,我们发现城里人居然不知道桃胶这么好吃,所以我们又把桃胶卖出去。”何建军说,未来他们是想让城里人住下来,把种桃“微笑两端”的附加值再提升。

  春赏花,夏摘桃,秋吃胶,冬怎么办呢?何建军说,乡里研发的桃酒已经基本成功。白雪皑皑的冬日,对着横贯金华的北山山脉群峰点点,饮上一杯桃酒,吟颂一遍唐伯虎《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美哉!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19 一棵桃树的N种可能 2015-09-15 3993098 2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