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麓胡杨泪
——追记湖州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黄群超
编者按 离家千万里,他从未道一声苦;忘我工作中,他从未说一声累。在一个个援疆项目中,他倾注对当地群众的深情厚谊,践行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我省援疆干部黄群超将生命定格在援疆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赞歌,展现了浙江援疆干部精神风采。他是我省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涌现的优秀干部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本报今天推出长篇通讯追记他的先进事迹。
天山南麓胡杨泪
——追记湖州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黄群超
本报记者 方力 钟卉
九月的新疆已进入深秋,车子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行驶着,透过车窗,甩到身后的是无尽荒凉。凄厉的风吹得屹立在戈壁中的胡杨树簌簌作响,仿佛在悲鸣,又像在哭诉,哀悼那位曾经在这里倾注满腔热血的浙江亲人。
湖州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黄群超离世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柯坪县的老百姓没有忘记他。当地群众一批批自发来到指挥部、来到红沙河、来到白杨林,悼念他们的亲人。
今年8月11日晚,由于心脏病突发,黄群超倒在了援疆岗位上,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
他走了,带着对柯坪的眷恋,带着对乡亲们的不舍。
援疆的700个日日夜夜,这位来自浙江湖州的共产党员用责任和大爱谱写的壮美乐章,感天动地,响彻天山南麓。
“既然来援疆,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中央号召,全面援疆,群郡响应,之江首当/湖州儿女,告别家乡,奔赴柯坪,来到南疆/克难攻坚,斗志昂扬,三问四为,精神力量/融入当地,第二故乡,俯身求教,探索方向/现代畜牧,百姓愿望,一县一品,首选湖羊……
——摘自黄群超的《湖羊援疆记》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戈壁,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我们做到了!”
在湖州市援疆指挥部办公室走廊墙上的这句话,时刻敲打着每一位援疆干部的心灵,激励他们坚守。
援疆生活是艰苦的,到柯坪则愈加艰苦。
这个位于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最西端的小县城,是我省对口援疆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中,条件最艰苦的。
大漠戈壁环绕,常年罕见雨水。面对物资极度匮乏的境况,黄群超没有退缩。
2013年8月,时任湖州市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的黄群超,主动接受党组织挑选,告别了江南水乡的生活,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个仅有5万人口的贫困县指导工作。
临行前,黄群超曾无数次设想当地的情况,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当他踏上柯坪这片土地时,还是被眼前的荒凉所冲击。在之前浙江几批援疆干部的努力下,柯坪已有了发展,但这里依然没有什么产业基础,资源稀缺,连买菜、取款、汇款都得到160多公里外的阿克苏市。
那晚,黄群超失眠了。接下来的工作该怎么做,如何为这里的百姓改善生活……一个个问题在脑海中闪现,让他辗转反侧。“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帮助新疆的发展,我一定要做好!”望着窗外静谧的天空,黄群超暗暗下定决心。
天一亮,黄群超便马不停蹄地融入到柯坪的大街小巷、城镇农村。蹚过红沙河,踏进盐碱地……短短一个多月,他的足迹遍布全县所有县级机关部门和乡镇、村庄。
“柯坪的自然条件匮乏,究竟什么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他用尽了心思动足了脑筋,每个项目都做扎实详尽的调查,反复研究可行性。”在省援疆指挥部主要负责人的眼里,黄群超是个做事有点子、讲创新,工作特别认真的人。哪个乡镇需要什么项目,哪里百姓缺什么,他一清二楚。
大家至今记得,那天黄群超一脸兴奋的表情。“我找到一个能大力推广的项目——养殖湖羊。”前脚刚进门,黄群超就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消息告诉援友们。
畜牧业是柯坪的支柱产业,却一直难以壮大。黄群超在走访农户时发现,这里的农民养羊习惯放养,在人工繁育上水平不高。反复调研、论证后,他想起了自己家乡的特产——湖羊。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湖羊具有多胎多羔的特点,可以两年生3胎,每胎两只羊羔。如果可以把湖羊引到柯坪养殖,就能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能挑选出优质的湖羊,黄群超先后3次返回湖州,选羊、疫情监测、运输协调……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2014年,1600只精选湖羊从太湖南岸启程,3天4夜,穿越七省来到柯坪,黄群超带着这支大部队辗转万里,保证了湖羊无一死亡。在当地畜牧业专家眼里,这是个奇迹。
湖羊到了柯坪,如何让当地群众接受也是个难题。
在柯坪,95%以上的老百姓不会讲汉语。援疆干部与他们交流时,都需要翻译帮助。“我不会说汉语,有时黄指挥长急了就用手比划。”养殖大户吐尔热·买买提说,黄群超的真诚打动了他。今年,吐尔热·买买提所在的养殖合作社引进了150只湖羊,黄群超便每周去指导。
柯坪的湖羊推广项目越来越红火。当地的一些农户时常跑到指挥部来要羊。
如今,黄群超亲手引进的1600只湖羊种羊已产出2356头小羊羔,新建的湖羊产业化推广中心也交付使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湖羊产业化项目为当地农民开辟了致富的新渠道。
“如果今后3年能够引进两万只湖羊,到2017年就可能发展到存栏10万只、出栏10万只,这会产生多么大的效益啊!”黄群超的心里,未来3年的规划图已经绘就。
可他再也看不到心中规划变为现实的那一天。
“哪怕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
我们每个干部人才都要像焦裕禄一样,融入我们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中去,把新疆作为第二故乡,把自己当作是柯坪人,而不是一个“过客”。
——摘自黄群超的文章
从基层林业技术员到领导干部,黄群超并没有多少丰功伟绩,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守护着自己“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人生信条。
1989年,黄群超从浙江林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德清县林业局当林技员。那时,德清开展科技人员下乡蹲点。黄群超在林学院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摸索早园笋覆盖栽培,研究出竹地覆盖提早出笋技术,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探索了一套新方法。
从德清县林业局副局长到筏头乡乡长、党委书记,从德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到湖州市林业局副局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黄群超认真负责,爱钻研、爱学习的态度从未改变。
早在10年前,他就抓住筏头乡的生态优势,推动建起德清西部山区第一个农家乐,为呵护一方青山绿水打下了基础;在湖州市林业局,他牵头负责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机制,圆满完成2.2万亩防治任务……
湖州市林业局防火办副主任岳言龙至今还记得,那时候任何文件送给黄群超审签,他都看得特别仔细,一条条逐一弄清楚,遇到不懂的地方,他都会把专业科室的人叫来请教,时常将工作人员也问住了。
“他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好干部。”湖州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金宁告诉记者:“同事们在指挥长手下工作,都有一种敬畏之情,因为在工作中他要求高、节奏快、加班多。”
援疆期间,黄群超每天最早到办公室。白天,研究方案、走访调研;晚上,常常加班到深夜;周末也不休息。多少个夜晚,当大家经过援疆指挥部办公室,总能看到黄群超的房间亮着灯。“哪怕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这也是黄群超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援疆干部王冕经常和黄群超一起访农户,他告诉记者,黄群超在调研途中常常错过饭点,就在路边摊上买个馕随便对付。几个月下来,硬是轻了10公斤,但换来的是对柯坪县情的一线真实材料,用黄群超的话来讲,“这是宝,掉几斤肉很值”。2014年10月,为了联系对接项目,正在发烧的黄群超,驱车20多个小时,赶赴1000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到了住的地方,连饭都顾不上吃,接着开会、商议……
就在黄群超去世前几个小时,许多人都还曾接到过他的电话,内容都是谈工作。
柯坪基础条件差、援疆资金极其宝贵,黄群超力求每个项目小而精,做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
他的努力有了回报:在柯坪已组织实施援疆项目37个,安排援疆资金近1.6亿元,特别是湖羊“引繁育”工程和产业化项目、柯坪县畜牧业发展中心、柯坪县广电中心、玉尔其乡玉拉拉村文化礼堂、柯坪湖州双语小学等,已成为柯坪县民生、产业、文化援疆的标志性工程;他引进的产业援疆项目帮助当地实现580多人次稳定就业……
“柯坪是我第二故乡,当地老乡是我的家人”
今天你们播种了一颗友谊的种子/明天定会开出雪莲般的民族团结之花
——摘自黄群超的诗
“柯坪难得‘湿地’,两年前从家里带来的雨伞第一次派上用处。柯坪下雨,是老天的眷顾,昭示着日子会越来越好,就像援疆小院的果蔬,在雨水的润泽下,露出生机,秀着成熟,展望着丰收。”这是黄群超生前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最后一条信息。
于他而言,柯坪已是第二故乡。在他发的朋友圈里,几乎每一条都有关柯坪、有关新疆,援疆项目每每有了新进展,都让他为之雀跃。这份真情,换来的是柯坪县老百姓的无限热爱和怀念。
黄群超去世后第三天,是他遗体火化的日子。天刚亮,湖州援疆指挥部门口道路两边,便聚集了许多当地百姓,从门口到街口,几百人的队伍排成一排,为他送行。许多维吾尔族老乡踮起脚、伸着脖子,想再看看黄群超最后一眼,可此时,天人永隔的痛楚化成了他们眼里泉涌的泪水。
送行的人群中,有一个瘦小的身影,一直低着头,双手不停扯着自己上衣的下摆,努力克制着不让泪水流下来。在场的不少人都知道,这个孩子是黄群超的“儿子”。
这个13岁的男孩名叫安卡尔·艾克巴尔,曾经是个弃儿。4岁时母亲去世,7岁时父亲离家而去,留下他和妹妹。没有亲人疼爱的兄妹俩,虽然住进了柯坪县福利院,可每当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父母疼爱、亲人陪伴,心里就特别难过。
这一切,在去年改变了。黄群超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安卡尔·艾克巴尔的情况,决定收养、资助他。“我有爸爸了!”在福利院里,艾克巴尔常常兴奋地跟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喜悦。
“爸爸很爱我,一有空就来带我出去玩,吃好吃的。”一开口,孩子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六一’儿童节那天,爸爸来看我,给我买了新文具和新衣服,就是这件。”摸着身上这件白T恤,泣不成声的孩子再也说不下去……
这两年,黄群超的足迹遍布柯坪农村的各个角落,在他眼里,这里的群众就是他在新疆的家人,有困难就会帮助。
那天,来自盖孜力镇库木亚村的村民们,站在送行的队伍中默默哀悼。
“他去世前3天,还为了我大儿子读书的事操心。他叮嘱我们,一定要让娃娃读书,争取念大学,有困难他会帮忙。”有3个孩子的海力力·克热木一家是黄群超结对帮扶的困难户,他本不打算让16岁的大儿子继续读书。黄群超得知后,几次赶到他家,给他做思想工作,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让孩子上学。说起黄群超,这个一向坚强的新疆汉子数度哽咽:“他是我们的大恩人,他走了感觉心里空空的。给娃娃说了黄指挥长的事,都哭了。娃娃说,请黄叔叔放心,他们一定好好念书。”
库木亚村是黄群超的结对帮扶村。村党支部书记开地尔尼沙·巴哈依丁告诉记者,自从黄群超和村里结对后,经常跑去访贫问苦,有时一周要去两三趟,“后来大家熟悉了,像自家人一样。全村93户人家,每家他都认识,哪家有啥困难了,都会去找他。现在村里的道路、水渠、房子修好了,我们没来得及报答,恩人就走了。”说到这里,巴哈依丁噙着泪水,转头看向远方。
“黄局平时就很喜欢帮助人,很有爱心。”回忆起与黄群超相处的点点滴滴,湖州市林业局资源处处长蒋小凡深有感触。
许多同事都不知道,到湖州市林业局工作后,黄群超一直资助吴兴区埭溪镇的一户困难家庭。
这个家里只有爷孙两人。孩子的父母早逝,从小就由爷爷汪永祥照顾。汪永祥身体不好,只能在家里干点农活,靠着低保勉强维持生计。黄群超知道后,便提出和爷孙俩结对,还常常带钱和生活必需品去看望他们。在黄群超的帮助下,小孙子顺利地读完小学和中学,如今,已经快大学毕业了。
“黄局很关心爷孙俩的情况,时常打电话来询问,如果自己出差或者太忙了来不了,都会让我代为看望,送点油、米给他们。”在镇农服中心工作的陈荣水告诉记者。
“工作上要严格,生活中大家是一家人”
470个日日夜夜/时常与风沙、寂寞、干燥、思苦相伴/但你们始终无怨无悔,从容面对/在各自的岗位上赢得百姓的口碑/一切困难,此刻被难得一见的雨水涤荡/所有艰苦,瞬间被孩子们的泪水融化
——摘自黄群超的诗
“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援疆工作,面临很多困难,更需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把焦裕禄精神作为我们精神上的钙,支撑和激励全体援疆干部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任务……”在湖州援疆网上,至今保留着黄群超2014年4月11日在“援疆论坛”上给湖州援疆干部讲的第一课。
“援疆论坛”是黄群超到柯坪后创立的。在柯坪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如何稳定援疆干部人才的情绪和思想,鼓励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踏实干下去,政治上、思想上的学习必不可少。“‘援疆论坛’一个月一次,每名援疆干部人才都要轮流上台演讲,讲讲自己援疆的想法,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曾经的援疆教师、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老师章小华告诉记者,这个论坛就像大家交流的平台。
黄群超曾在德清县委组织部担任一年副部长。回忆起往事,曾与黄群超共事的德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曹根荣思绪万千:“他是个非常正直的人,讲党性、讲原则,也非常关心下属的思想动态和情绪,经常教育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黄群超说过的一句话一直牢牢印在曹根荣心里——“要记牢,一个人不要去犯错,以为犯错别人不知道,其实那一定是颗定时炸弹,什么时候爆炸都不知道。”
黄群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已经过去近20年,德清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科科长刘振勇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幕。那时,黄群超当森林派出所所长,当时的三桥镇某村有一块林地要采伐。根据流程规定,在向林业部门提出申请后,技术人员要上门规划设计,黄群超和刘振勇都参与了这个规划。
一次在现场勘测结束后,村里想着能讨点方便,在临上车前,塞给带队的黄群超几条香烟。只见黄群超脸一沉,迅速把香烟推回去,严肃说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们会按照正规流程来做的,用不着这样。”看见黄群超这么坚决,村干部脸上也有些挂不住,硬是把香烟放进了车里。“当时,他真的是有点生气了。” 刘振勇回忆道,黄群超跳上车子,拿起香烟扔出了车外,迅速关上车门,催促司机马上开车。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全车的人都震撼了。“当时我们也觉得只是几条香烟,用不着这么较真吧。但如今回想起来,正是他这种正直的品格指引他自己的道路,满满的正能量也影响了身边人。”刘振勇感触地说。
工作上严格,对己对人要求很高;但在生活中又十分细心,对同事援友关怀备至。
在阿克苏,援疆干部们彼此间互称为“援友”。是的,他们既是同事、战友,更是艰苦条件下互相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在湖州援疆指挥部,黄群超不只是指挥长,更像这个家庭的大家长,是大家的老大哥。
“黄指挥长一米八的个头,看起来高高大大,声音洪亮,中气很足,怎么就这么走了呢……”已经结束援疆的湖州市一医院医生李国栋至今依然无法接受黄群超已经离开的噩耗。
李国栋是2014年初到柯坪县的援疆人才。刚来时,他有些被黄群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严肃劲给“吓”住了,可是他发现,生活中黄群超并不严肃,对大家充满关爱,打成一片。
有一次,李国栋在上班途中不小心扭伤脚,骨折了,到医院打了石膏。让他没想到的是,回到宿舍后没多久,黄群超就带着全体援友来看望他。接下来,黄群超就忙开了,和援友轮流帮忙打扫卫生、送饭送菜,请在阿克苏的援友帮忙买拐杖带过来……李国栋骨折后的种种不便,黄群超都帮他安排好了。“黄指挥长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很多事情他考虑得比我们还细致。”李国栋说。
这也是湖州援疆干部人才共同的感受。
每个月,黄群超都会给当月过生日的援友们过集体生日,虽然只有一个蛋糕,但20多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
“去年中秋节,他还亲自下厨给我们烧了一条红烧鱼。”援友章小华回忆起与黄群超相处的点点滴滴,总有说不完的话。
“日有可口菜肴、周有文体活动、月有生日祝福、季有谈心谈话”,这已经成为湖州援疆指挥部的一大特色。
今年5月起,我省第八批援疆人才陆续结束援疆工作。在送别援友时,平时看起来坚强的黄群超哭了,跟大家一一拥抱,承诺回到湖州时,一定跟大家再聚首。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可这一别,很久很久……
“我们把工作做好,也是对家人最大的安慰”
思念是无味的,当久违的妈妈味道今天特别想尝一下的时候,才明白,思念是有味的,她是苦苦的/思念是没有温度的,临睡前捧起床头妻儿照片的那一刻,才明白,思念是有温度的,她是暖暖的。
——摘自黄群超的《中秋夜的思念》
中秋节又将来临。这是黄群超援疆后的第三个中秋,可他再也看不到中秋的圆月了。
倚在窗前,黄群超71岁的老母亲抬头望着天空。一架飞机从空中飞过,“是群超回来了吧!”老人喃喃自语。
望着婆婆的背影,黄群超的妻子汪素琴痛苦地掩嘴流泪。
汪素琴和黄群超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老家在龙游的汪素琴跟随黄群超一起到德清工作。两人相识、相恋、结婚至今近30年,感情依然如初。
黄群超远赴新疆,照顾老人和儿子的重担就全部落到汪素琴身上。“他去援疆,一开始我是不同意的。之前他在湖州工作,我在德清工作,两人已经常年分居两地,我希望他离我近一点。”汪素琴的话中,透着深深的眷恋,“可是他觉得不能辜负组织信任,想为新疆人民做一点实事,我尊重了他的选择。”
“年迈的老母亲,读大学的儿子,其实他家里有很多困难,但他从没说过,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之前在湖州市委组织部负责援疆干部工作的金宁记得,2013年7月第八批援疆干部选派工作开始,黄群超进入了组织视野。很快,湖州市委组织部就征求黄群超的意见。原本金宁以为总要等到第二天才会回复,没想到当晚10时多,黄群超就回电话说愿意去援疆。
从湖州市林业局到挂职国家林业局,再到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黄群超错过了儿子高考,错过了儿子去读大学,也错过了儿子大学毕业。
“群超跟我说过,觉得对不起儿子,没有很多时间去引导儿子的人生道路。”汪素琴说。
儿子黄卓尔今年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找了工作实习。儿子去深圳前一晚,黄群超趁着回湖州开会,抽空回了趟家。那晚,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围在一起吃饭,黄群超还掏出了一个从新疆带回来的圆形平安扣送给儿子。没想到,这顿晚餐,竟成了父子俩最后一次见面,也是一家人最后一次团聚。
丈夫虽然不太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汪素琴知道,丈夫在新疆,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到了柯坪,他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候结束工作已经凌晨三四时,他怕吵醒我,就给我发微信。我劝他不要那么拼,可是他说他热爱柯坪。每次回湖州,谈到工作他没有任何抱怨,总是很开心,眉飞色舞地给我说建成了哪些项目,帮助了哪些百姓。我当时就觉得,让他援疆,也许没有选错。”
遗体火化那天,汪素琴和儿子在湖州市援疆指挥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杏树。儿子黄卓尔一边培土,一边告慰父亲:“爸爸,这棵树就是你的眼睛,你可以一直守在这里,看着你热爱的柯坪。”
湖羊发展中心、红枣园、红沙河、防风林的白杨树下……黄群超的一半骨灰留在柯坪,洒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
泰戈尔曾说过:如果你的责任对你发出召唤,安详而从容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全然无所畏惧,在艰苦的斗争中证实自己的刚毅。这正是黄群超的人生写照,他用奉献铸就了援疆的军功章,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