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造重型直升机方案敲定
针对中国地域环境量身定制,高原高温环境表现将远超米-26
作为中俄战略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两国联合研制的重型直升机向来是外界关注的热点。近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中俄联合研制的重型直升机模型首次展出,这标志着中俄重型直升机设计方案已经确定。
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副总工程师黄传跃表示,这款重型直升机是针对中国地域环境量身定制,在高原和高温环境中的表现将远超全球最大的米-26重型直升机。由于我国国情和地貌的特殊性,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维护海上权益,都迫切需要满足高原与高温环境使用的重型直升机。
针对中国需求量身定制
记者8日在博览会现场看到,中航工业展台上摆放着的大比例模型标明“先进重型直升机”,展台上列出详细数据:最大起飞重量38.2吨,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时300公里,使用升限5700米,航程630公里。据介绍,这是官方首次披露这款重型直升机的相关数据。从模型上看,它有7片旋翼叶片,少于米-26的8片。从周围的模型来看,这款重型直升机可以运载或挂载挖掘机等工程机械、集装箱或轻型战术车辆。
黄传跃介绍说,中国对重型直升机的关注起源于汶川大地震。当时俄罗斯提供的米-26在救灾中发挥出巨大作用,让全国上下为之瞩目。重型直升机是足以体现国家特殊利益的飞行器,能胜任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正是这样的认识下,中国的重型直升机项目从2009年开始方案论证。然而考虑到中国此前研制的最大直升机型号起飞重量才13吨,要直接上马20吨以上的型号,跨度太大,技术难度太大。而俄罗斯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除了米-26外,还研制过米-6、米-10甚至百吨级超重型直升机,因此中俄在重型直升机领域达成了战略合作。经过多年谈判,今年5月8日中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敲定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明确了这是一款必须满足中国特殊要求的重型直升机,未来型号总装生产也将在中国。
按照国际惯例,最大起飞重量大于20吨就属于重型直升机,它本身的内载和外挂能力要求也很高。但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重型直升机?需要比米-26更大的空中巨无霸吗?通过对国内各地进行仔细调研,并结合此前的历史经验,例如汶川救灾时一个油罐就重达13吨,吊运时外挂重量就有明确要求,最终确认重型直升机的基本指标是内载10吨,外挂15吨,这能基本满足国内重大事件处置和重型装备的运载任务。
为何中国一定要研制一款全新型号,而不是直接购买国外型号?黄传跃解释说,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地理环境与美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大不一样。其中仅高原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1/3,此外中原、西北的高山地形也很多,一旦出现重大灾害、交通中断,想要第一时间救灾就只能靠直升机。而中小型直升机只能进行最基本的人员运输或提供通讯,没有重型直升机,就难以利用重型机械快速打通交通生命线。此外在重大工程建造领域,例如在山区架设高压输电线,线缆重量往往高达10吨以上,重型直升机此时就能发挥重大作用。这些都要求中国的重型直升机必须适应高原环境。
而在海洋上,中国拥有众多岛屿,无论是日常管控,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重型直升机的吊运。但海岛的高温、高湿环境,同样对直升机的性能提出很大挑战。因此中国对重型直升机有着远超美俄的特殊需求。美国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更多是出于军事用途。俄罗斯则主要用于西伯利亚的建设,设计上更偏重平原地区的使用。
预计占世界市场1/4份额
相关专家介绍说,中国已经基本掌握第三代直升机技术,包括先进的旋翼设计、复合材料机体、综合航电设备,在发动机领域也达到第二代或二代半的水平。整体上讲,在13吨级以下的直升机,我们都能做到。俄罗斯也承认,中国在复合材料和航电方面已超过他们,例如米-26的桨叶还是全金属制造的,驾驶舱的设备也很落后。
但中国在重型直升机总体设计方面还缺乏经验。重型直升机有三大关键技术:大尺寸、大载荷、强干扰(气动干扰),这也是它与中小型直升机的最大区别。例如中国研制的最大AC313中型直升机的旋翼长度为19米,而中俄重型直升机的旋翼可能将长达30米。这不是简单地放大,将涉及加工、材料和设计等诸多问题,需要专门攻关。因此中国希望借助俄罗斯在总体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尽量少走弯路,并学习俄罗斯在使用寿命和重量控制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合作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至于动力系统,新研制的重型直升机将采用乌克兰的D136涡轴发动机,目前中国还没有符合要求的发动机型号,且差距甚大。
单从纸面数据来看,新研制的重型直升机与米-26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米-26内载和外挂高达20吨,未来仍将是最大的现役重型直升机。黄传跃强调,单纯比较纸面数据并没有太大意义,新型号与米-26之间也不是竞争关系。作为一款为中国专门定制的重型直升机,它更注重在高原和高热环境下的运作能力。“新研制的重型直升机在高原上的表现将比米-26强出不止一点。”
据介绍,正常情况下,直升机5年首飞,从立项到飞行试验完成需要8至12年。调查显示,未来中国国内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约200架左右,世界的需求约2000架,预计中俄新研制的重型直升机有望在世界市场份额占到500架。
(据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