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方弄错最核心证据
美撤销对华裔教授泄密指控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记者 张伟 胡若愚
美国司法部11日撤销了对美国天普大学华裔教授、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的指控,原因是他们弄错了最核心的证据。郗小星今年5月遭到逮捕,被控向中国提供美国“秘密的超导技术”,但多名全球著名物理学家此后作证,指出美方调查人员犯下错误,郗小星并未向中国提供任何受限制的技术。
检方拒绝置评
美联社报道,美国费城检察官办公室当天向费城联邦法院提交了一份4页长的申请,要求撤销对郗小星涉及通信欺诈的4项罪名。检察官办公室拒绝公开置评,只表明这一申请基于在今年5月指控郗小星后获得的“更多信息”。
所谓“更多信息”应该是郗小星及其辩护律师彼得·蔡登伯格8月21日向调查人员提交的材料,其中包括全球知名物理学家和专家的书面证词。蔡登伯格说,这些专家在查阅郗小星与中方联系人的电子邮件通信后,认为郗小星在探讨科学研究,所涉技术的商业应用前景非常有限,而且没有涉及受限制的技术。
按照法律程序,美检方撤诉的申请还必须得到联邦地区法官R·巴克利·苏尔克的批准。蔡登伯格说,联邦检察官希望利用这一机会与他们自己的院外专家协商,并且保留再次起诉的权利,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情况会出现”。
当被问及检方为何会犯下类似错误时,蔡登伯格表示,他并不清楚。
郗小星长期从事氧化物和硼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研究,是二硼化镁超导薄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旅美多年后,他加入美国国籍。
典型学术合作
美司法部在今年5月的起诉书中称,2002年至2003年前后,郗小星利用学术休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时,得以接触到一种给二硼化镁超导薄膜制备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设备;2004年,他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研究资助,寻求向那家美国企业购买一台这种设备,对方起初没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后同意郗小星使用,为期12个月,郗小星则签署协议书,承诺仅用于测试目的,不会向第三方复制、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扩散这台设备,也不会对这台设备施以“逆向工程”。
协议书强调,那家企业向郗小星提供这台设备,并不构成它的“商业化”,而只是用于“测试目的”。起诉书和宾州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没有提及这种设备到底叫什么。
不过,美司法部起诉书的重点不是与超导技术相关设备,而是郗小星“多次复制、出售、转让、扩散或以其他方式分享这台设备及其技术”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进行或得到“他指导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受益者则是“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目的是帮助这些中方实体在超导技术领先世界。
起诉书指称,郗小星大约在2002年加入中国政府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年至2012年前后,郗小星策划并实施从那家美国企业骗取技术的“阴谋”,向中方实体提供技术并协助它们进一步发掘和使用这种技术,为他本人和中方实体牟取“经济利益”。
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起诉书称,作为交换,郗小星反复寻求在中国获得一些“名利双收的职位”。
但蔡登伯格表示,郗小星向中方联系人提供的信息,涉及另外一种不同的设备,而他曾经参与发明。这一设备不属于受限制的技术,而且不受任何保密协议的制约。
“这是典型的学术合作。”蔡登伯格说,“没有人拿这一东西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