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启真湖畔青春飞扬

——浙大青年教授联谊会育人为本纪事

  本报记者 秦军 李文芳

  启真湖畔,和风缱绻。

  9月10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被同学们称为“帅飞”、“最牛班主任”的浙大农学院教授王岳飞,捧起了学校每年一度的教学大奖——“永平奖教金”(曾称“心平奖教金”),奖金100万元。

  这是浙江大学第五位获得心平奖的教师,而这些教师,不少都来自一个名为“浙江大学青年教授联谊会”的组织。

  “我们这个联谊会,汇聚了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青年教授骨干,大家借助这个平台增进交流、凝聚智慧、共促发展,打造一片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文化沃土。”浙大青年教授联谊会会长邱利民教授自豪地说。

  搭建一个平台,成就一群英才。自2000年成立以来,浙大青年教授联谊会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以做“学生的心灵朋友”、“学校的桥梁参谋”、“学术的骨干精英”、“社会的智囊服务”为使命,为全校450多名45岁以下的正教授搭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平台,通过沙龙、论坛等系列活动,为学校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

  启真知:教书育人

  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托尔斯泰

  现任青年教授联谊会会长、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利民教授时不时就会回忆起一件对他触动挺大的事,让他沉思于大学教育的内涵。

  在一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中,邱利民抛给现场160多名青年教师一个问题,“想当好老师的请举手”,现场十几个人缓缓举起手;他又问,“想当完美老师的请举手”,这一次,包括他在内只有3名教师举手。

  “我最初以为大家是害羞,后来进一步了解后却发现并非如此。很多年轻教师到学校就是抱着做科研的目的而来,他们想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科研上,而不是教书育人。大学的“最终产品”是学生,作为大学老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育人。”邱利民说,“从那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如何才能结合起来。”

  在不断摸索中,青年教授联谊会请出一批优秀的教授,从自身的经历谈教师的本质和职责。

  陈叔平做过10多年的贵州大学校长,是竺可桢学院首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当他从贵州大学回到浙大后,在青年教授联谊会的邀请下,结合全校的教育教学大讨论,给青年教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我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是育人的。科研当然重要,但不应该是最重要的指标,更不是唯一的任务。教学的对象是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人教育好并不比把科研指标搞上去更容易。大学教育的价值应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行动。”陈叔平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叔平关于教育价值的讨论给青年教授带来了巨大的反响。

  化学系教授彭笑刚是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后,后又在美国的大学做了多年教授,于2009年全职回到浙大。

  回国不久,青年教授联谊会便邀请彭笑刚做了一个名为《中国名校的大学教授》的主题演讲,他从多年的海外感受出发,对大学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未来大学教授要如何定位?中国名校大学教授要如何承担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

  演讲结束,来自法学院的青年教授不禁感叹:“没想到理工科的教授竟有如此深刻的人文思考。”

  邵雪明是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也是青年教授联谊会秘书长。他在听了彭笑刚教授的课后也被深深震撼:“这些名师阅历丰富,思想深刻,在他们这里,我们才深深感受到什么叫为人师表,什么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潜移默化间,许多青年教授对教学的认识逐步加深。在学校的引导下,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授把大量时间投入到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上。

  在紫金港校区,一位教授甘做学生园区的园长;在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岳飞教授十四年如一日做本科班班主任;在数学系,苏德矿教授把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学微积分课教成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与此同时,青年教授联谊会还通过“启真导师计划”,让青年教授与大一新生结对,让导师做学生的朋友,参与学生人格培养。

  青年教授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魏江带了几十名大一新生,从食堂聚餐到五校区畅游,再到梅家坞龙井茶叙,同学们与魏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这种青年教授与新生结对的方式,让青年教授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术研究精神影响新生,助力新生确定学业计划和未来的人生方向,在学习、生活、思想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指导学生,领航大学生学业发展,启迪其创新思维。

  如今,浙江大学已在全校开展了“新生之友”活动,“启真导师计划”的范围已扩展至全校师生。

  纳百川:交叉共享

  根是地下的枝 枝是空中的根 ——泰戈尔

  在许多人看来,浙大仿佛是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多达37个院系,理工农商、人文社科等学科样样齐全。

  “但事实上,不少学科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不少青年教授只顾埋头搞自己的研究,较少跨系、跨学科交流。青年教授是科研和教学的骨干,是大学里最活跃的群体,必须帮助这个群体打破屏障、互通有无,在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邵雪明说。

  在继承了前些年的“百川论坛”等活动基础上,青年教授联谊会于2012年推出被称为“百家饭”的“Super Seminar”座谈会,这种座谈会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以午餐沙龙的形式将不同学科、不同背景、不同校区的青年教师聚集起来,进行交流、互动。

  几乎每月一次的“百家饭”活动,让不同学科的青年教授们建立了友谊,扩展了视野,也让项目合作成为可能,并以巨大的学科交叉优势服务社会。

  湖州市八里店镇一个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浙大土木、建设、管理、经济、旅游、农业、规划等多学科参与其中。“许多年轻教授泡在八里店镇一个多月,不同学科的带头人不计报酬地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并相互配合,让我真正感到团队协作力量的强大。”魏江说。

  青年教授联谊会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选择了湖州、舟山、台州及贵州作为地方服务的4个合作平台,建立了4种不同类型的地方服务机制,发挥青年教授联谊会学科全、创意强、团结合作的特点,把学术知识奉献给社会。

  如今,通过“百家饭”、“百川论坛”等活动,青年教授联谊会不仅让学科之间合作交流成为可能,更让青年教授在交流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农学院一位从哈佛大学引进归国的青年教师,从医学专业转到农学专业后,跨度很大。农学院和青年教授联谊会的许多教授非常关心他的生活、实验,纷纷帮他分析技术优势、规划研究方向。两年里,这位研究员成功分析出烟粉虱的转录基因组,发表了四篇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论文,并对学科的后续研究起到很好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浙大青年教授联谊会开展了面向学生的“启真导师计划”、面向青年教师成长的“百川论坛”、面向学校、省和国家的“建言献策智囊库”、面向地方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团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奉献中不断彰显价值。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启真湖畔青春飞扬 2015-09-11 4008994 2 2015年09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