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轻言胜败,最希望融合
省工商局市场处相关负责人谈实体市场如何拥抱“互联网+”
本报记者 傅静之
9月15日~16日,第九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和我省第二届省外浙商市场采购浙货对接会将在海宁举办。
截至6月底,我省共有4334家实体市场,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额高达9407亿元,同比增长8%。近年来,大量出现的电商平台和人气爆棚的网络交易,给浙江乃至全国的专业市场带来了冲击。然而,以海宁中国皮革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余姚中国塑料城和绍兴中国轻纺城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市场,主动适应变化,迎接挑战,为众多实体市场拥抱“互联网+”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在第二届对接会召开之际,浙江省工商局市场处相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专访,他们认为: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不会出现“谁灭了谁”,而是会朝着“你中有我,优势互补”的方向更好地融合;尤其是各类源头性专业市场,根本无需惧怕互联网的冲击,而是应能从容地借助这条“高速公路”,为自己找到转型升级的捷径。
问:我省的专业市场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格局?
答:目前我省的专业市场主要分为以农贸市场为主的民生市场、商品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三大类。这几年,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市场从业者,都感受到了网络交易对专业市场形成的冲击。网络交易和实体市场其实各有各的优势,前者的发展和壮大也是大势所趋,大家唯有去主动适应这其中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融合,一起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实体市场的成交额仍然以高于GDP的增速在发展,说明我们在融合、在发展、在转型,实体市场仍然具备很旺盛的生命力和很强的竞争力。
问:那么,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不断冲击传统产业的当下,我省的专业市场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转型升级?
答:在深入分析和总结海宁中国皮革城等市场领军者这几年的成功转型思路和案例后,我们总结出专业市场迫切需要打造和升级的5大平台,包括以价格指数为代表的信息发布平台、高端的研发和质量鉴定平台、新产品新设计流行趋势的发布平台、智慧智能物流平台以及贸易金融等现代服务平台等。
而省外浙商市场回归浙江采购浙货,也是互联网时代我省专业市场打开销售局面、进一步寻求增量和突破点的创新尝试。
问:作为专业市场的主管部门,我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帮助专业市场进行线下线上融合的过程中,主要给了哪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答:我们主要希望广大市场能从4个方面去实践“互联网+”。首先是建立现代市场集群,互联网时代的专业市场不是以摊位和店铺多取胜,而是以功能区的完善取胜,除了商品销售之外,还需开发和完善时尚趋势发布功能、智慧物流仓储功能、金融服务功能、售后服务功能等。其次,建议大家学习和参考以海宁皮革城为模板的智慧市场,专业市场不要仅仅只推出自己的APP,更是要利用APP为自己积累人气、导入人气,并实现精准营销、精准服务。第三,有条件的大型专业市场完全可以实现“网上下单、同城提货”的O2O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最后,我们一直都在规范和提升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开展星级市场认定、诚信示范市场认定,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管理等等,以此进一步提升专业市场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