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党建

开化约束农村党员言行

公约晒墙头 规矩记心间

  记者 金春华

  通讯员 徐祝安 王振华

  “严己宽人、尊老敬贤、扶危济贫……”日前,开化县华埠镇溪东村,老党员林三兔家门口张贴的一张“溪东村共产党员十句承诺”的大红纸,引来了村民们的围观和热议。

  “十句承诺”、“十条规矩”、“十项规训”……如今,开化县266个农村(社区)的公告栏上、党员家门口纷纷贴出了具有各村特色的“党员公约”,以严的要求规范农村党员干部言行,促进党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勇担当有作为。

  党员规矩亮出来

  马金镇姚家源村是开化首个把族训、谚语写入党员“十条规矩”的村。村支书姚文军告诉记者:“部分农村党员存在理论素养不高、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等问题。为了帮助农村党员理解党章等党的规章制度,我们以一种大家比较熟悉、便于记忆的表述方式进行归纳提炼,并结合自己村的实际情况,让这些规矩纪律更加入脑入心。”

  该村无职党员陈裕田、姚宏辉等人还专门聚在一起逐句学习“党员公约”,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无职党员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陈裕田说,10条规矩让他们知道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也更珍惜自己的党员身份,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村里的老党员姚某家里盖新房,缺少一根正梁梁木。他原本准备去集体的林地里砍一棵,被护林员发现。“我们村党员‘十条规矩’里说,‘要在太阳底下办事’,你这样偷偷摸摸来砍集体林里的树,是违反规矩的。”护林员的话让姚某感到很惭愧,当场停止了砍伐行为,并在村党员代表大会上作了自我检讨。

  “‘党员公约’以党的纪律为核心,结合各村的家训、族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融入到党纪党规宣传教育中,对约束党员、提高群众对党员的监督有特殊的作用。”开化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

  优良作风传下去

  一些村在起草“党员公约”时,不仅将新时期对党员的要求融入其中,而且积极挖掘各村传承的优良传统,并写入公约,要求党员带头弘扬。

  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成立闽浙皖赣边革命根据地后,为了突破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开辟了一条红色贸易路线。华埠镇位于浙皖赣三省接壤的交通线上,曾是该条红色贸易路线的重要商埠之一。

  华埠镇新青阳村党员代表会议商议党员“十句规训”时,88岁的老党员孙彩莲提议把方志敏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等名言名句的内涵写进去,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在党员中不断继承发扬。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村委会主任童志和说,党员们一致同意老党员的提议。制定“十句规训”过程,也是村里党员对自身职责加深认识,增强组织凝聚力的过程。

  村民周治的哥哥周峰是预备党员。周治笑着说,周峰最近为村里办事更主动了,“我们两家都住在村文化礼堂对面,党员‘十句规训’就公布在文化礼堂门口。村里每月15日是党员干部清洁日。他如果想偷懒,我们就要提醒他好好学学那10句话。”

  百姓监督有依据

  清澈的溪水、随风飘摆的杨柳、弯弯曲曲的木质长廊……溪东村修葺一新的临溪主题公园和干净整洁的村貌让村民们赏心悦目。

  “我们村在钱塘江的上游区域,环境是村里的最大资源。我们就把‘爱护自然’写进了党员‘十句承诺’中。”村支书记许义凤说,“有诺必果”凝聚了党组织的战斗力,从去年9月起,近一年来,全村39名党员坚持投入到村庄整治、污染治理中。

  环境整治好了,村子如何发展?循着“十句承诺”中“扶危济贫、与邻为友”要求,许义凤和村委会主任刘福翁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带领发展村里的苗木种植和农家乐经营项目。

  “我就是跟着许书记学种苗木致富的。”村民黄建平如今是溪东村一带有名的苗木种植能手。溪东村已有30多名村民像他一样,通过在许义凤苗木基地工作,学习、掌握种植技术而致富。

  在村委会主任刘福翁的带领下,溪东村村民依托临溪主题公园,开起了10多家农家乐,把观光旅游搞得风风火火。“既然承诺了,就要兑现。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许义凤说。

  “如今白字黑字贴在墙上,村民们看得懂、记得住,党员有什么做得不好,群众监督也有依据。”林三兔说,他把“十句承诺”贴在家门口,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压力。


浙江日报 党建 00008 公约晒墙头 规矩记心间 2015-09-10 3984124 2 2015年09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