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前程

文章导航

点滴成海 细致如盐

——海盐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纪事

  点滴成海 细致如盐

  ——海盐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纪事

  林梦婕

  在海盐县政府决定争创“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的时候,海盐县只有13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验收。按照85%的基本达标要求和33所学校的基数,海盐县还差了一大截。

  但海盐人抱着发展从育人开始的初心,从点滴做起,用一个个细致入微的行动,积跬步以至千里,在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的道路上日益精进。近年来,海盐县围绕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目标,统筹安排,务实创新,努力实现了“理念先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保证、体制灵活、科学和谐”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海盐已经有31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了省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91.2%,超过了85%的基本达标要求。同时,100%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装备,从学校管理到教师教学,海盐教育完全进入了多媒体时代。

夯实现代教育基础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室里,学生们同时听一个老师讲课,这样的事以前想都没想过,现在在海盐的学校里却一点也不稀奇。2013年3月,海盐县三毛小学与上海市宝山区罗南中心小学、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小学签订了结对协议,正式创建了长三角“阳光三毛”网络小组。同年9月,“阳光三毛组”三毛小学站教学研讨暨海盐县教育共同体网络视频互动活动,在三毛小学五楼微格教室隆重举行。三毛小学蒋锋老师通过直播平台和现代视频网络技术,同时为三毛和城西两校的五年级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找次品》课。课后,来自江苏、上海、安徽三地的老师纷纷对该课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为蒋锋老师的教学成果点赞。

  为了在长三角地区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海盐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跨地区战略性协作,海盐县教育局在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共赢机制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2012年,海盐全县所有学校就实现了“三通”与“四个100%”,即校校通、师师通、班班通;100%的学校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100%的在职教师实现网络化办公管理、100%学校的理科教学仪器全部按省I类标准配备、100%的班级实现多媒体或交互式电子白板进教室。所有学校安装上了校园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数字化校园广播和校讯通家校联系系统。现代教育装备,推动海盐教育跨入了多媒体教学时代。

  没有人会想到,如今这个现代化教育如此先进的海盐,在当初县政府决定争创“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的时候,只有13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验收。

  为了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资源的布局,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相适应,海盐县加大了学校建设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了学校改扩建、新项目总投资达5.4612亿元。随着向阳小学、百步小学、六里小学等校舍改扩建工程完工,截至目前,海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已经有31所,创建率超过了浙江省85%的基本达标要求。

  除了义务教育学校,原先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标准化也并不理想,只完成了45%的标准化率,其中武原、百步、元通成校因为没有校舍,而无法申报标准化学校。为了解决难题,县政府领导、教育局领导经过多方协商与共同努力,通过搬迁、按标准化成校要求配备设备等多种方式为标准化成校的创建工作保驾护航。2014年9月,海盐县的成校标准化率完成了100%的指标。

  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师资团队、安全的学习环境,民办学校一直以来凭借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团队意识等优势吸引着部分家长和学生。海盐县教育局顺势而为,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打通公办、民办学校教师间无障碍合理有序流动通道,且待遇参照并可略高于同类学校公办教师的待遇标准执行。在资金方面,县政府专门为民办教育设立专项资金,将民办学校的财务统一纳入县教育核算分中心管理,制订了以考核为基础的奖励办法,以奖代补,保证了民办学校的正常运转,有效弥补了公办学校的不足,满足了不同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发展内涵提升质量 多彩文化熏陶人才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诗意童年”、三毛小学的“漫画教育”、石泉小学的“田园纸艺”、武原中学的“生活力培育”、实验中学的“智慧校园”、博才实验学校的“博雅文化”、于城小学的“农情乡韵,润泽童心”等,这些听上去轻松活泼的校园特色品牌文化,凝聚了学校和老师们科学规划和悉心探讨的心血。在抓硬件装备建设的同时,海盐还加快教育内涵发展,用软实力打出了一套特色学校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合拳。2014年,海盐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在省级创建首年就实现了特色高中全覆盖,成为全省唯一一个高中创建特色示范学校全面实现的县(市、区)。

  2013年,县教育局和嘉兴嬉溪菜园子果蔬专业合作社通力合作,在嬉溪菜园子基础上,开发建设的海盐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是嘉兴市第一个中小学生校外综合性实践体验基地,占地面积266880平方米。

  基地本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启迪,在动手中领悟,在实践中升华”的宗旨,开设了国防军事教育及肢体运动智能训练、生存教育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人际教育及人际智能训练、空间方位教育及空间智能训练、核电科普教育及科技实践、特色农事教育及自然智能训练等六类实践体验活动课程。

  武原中学的80名学生,作为首批学员入驻了基地。素质拓展场上,大家不怕苦,在活动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及时分享内心感受。两天的活动下来,有同学表示:“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整个团队就好比一个大家庭,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磨练了意志。”

  元济高级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家长向老师反馈说,女儿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学校学会了基础烹饪,有时候功课做完了,会在家里“大展身手”,为爸爸妈妈做可口的饭菜。2006年至今,元济高级中学一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目前“四大板块”中的选修课程大多数的内容注重活动、动手操作和过程体验,注重学生的创意设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走向科研、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获得了不少专家的好评。2013年,学校又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为期3年的紧密型项目合作关系,开展“特色高中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研究,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开设的能力,开发更多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程。

  “轻负担,高质量”怎么做,海盐高级中学通过积极推进新课程实验,努力探索出了“轻负高质”的新路子。学校开创了“一首两翼海燕模式”的特色发展模式。学校共开设由“走向生活,走进科学,走近社会”三大类组成的选修课程158门,学生每周选修课10课时。包括“海盐文化”、“韩流前线”、“篮球直通车”、“创意雕塑”、“投资与理财”、“航空航天知识及模型制作”、“海盐香料制作与植物精油提取”等一系列符合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品课程,为学生不同的个性塑造提供了机会。

  一周10节的选修课对学生们来说,每天都颇为期待。我们看到,在选修课程目录表上,一类名叫“海盐文化”的课程引人注目。据悉,这是学校推出的特色选修课程群。学校通过海盐文联特聘了十多位专家、老师向同学们讲授包括“探究海盐历史与传说”、“海盐方言解析”、“海盐串珠工艺”、“探究‘海盐腔’”、“海盐木刻”等课程,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开课时,会看到在竹刻教室里,海盐竹刻传人朱国柱正在指导同学们在一块块竹板上练习刀工;在学校图书馆的舞蹈教室,县文联周蓉晖副主席正在向同学们展示海盐传统服装与头饰;县政府文化顾问、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朱岩的“探究海盐历史与传说”课上,座无虚席,笑声不断;“海盐腔”表演艺术家徐振玉、徐频老师正一招一式地带领同学们走进“海盐腔”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殿堂……

  秦山中学是嘉兴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试点学校。办学以来,坚持无偿、普惠、自愿的原则,开展了道德建设、科学素养、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实践活动等兴趣课堂。“海盐腔”知识讲座、“头脑风暴”、“小小国球秀自我”、“我拉海盐人”、初一新生军训、“人与自然”等活动,为广大农村青少年和新居民子女丰富了课余生活、假期生活。在“我拉海盐人”的活动中,学生们感受了“非遗”文化的熏陶,领略了海盐腔的无穷魅力;在“头脑风暴”中见证了知识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学习的永无止境;在“新生军训”中锤炼了自身的意志品质,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参观长川坝村葡萄基地——万奥农庄”中,发现了人与自然的美丽蜕变,亲身接近了大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促进高中教育多元化发展,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的同时,海盐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发展。2015年文理科一本上线率为20.92%,超过去年3.2个百分点,创海盐一本上线率历史新高,高职考上线率达98.9%,本科率达41.62%。

高效保障无私爱心

教育普及每个孩子

  “5元钱加上1元钱等于多少钱?一包饼干卖3元钱,你用10元钱可以买几包这样的饼干?还剩下多少钱?”一边思考,一边数着手指头,陆建芳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一幕温馨场景并不是发生在学校日常课堂上,而是行知小学的两名老师在给残疾少年陆建芳提供“送教上门”的服务。

  每次上课前,老师都要花好几个小时认真准备。上课形式以寓教于乐为主,尽量将教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帮助陆建芳今后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陆建芳很好学,一直渴望学到更多知识,这从老师每次上门后,她的神情表现就可以看出来。”陆建芳的爸爸说:“自从有老师送教上门后,陆建芳开朗活泼了很多,话语也比平时多了。”

  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不仅责任重,而且需要付出多倍的工作量。他们需要针对每位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量身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让每一位重度残疾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海盐县教育局与县残联合作,别出心裁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套“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服务,在海盐坚持了很多年。县教育局副局长叶惠玉说,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做好送教工作,让重度残疾的孩子享受到和普通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机会。

  2014年7月,海盐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在原有培智班、育才学校运行十多年的基础上,特殊学校建设工程总投资1493.8万元,耗时2年,如期完成,填补了海盐县没有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空白。成立之后,学校主动承担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中有智障残疾学生的教育、康复任务。学生们受到悉心定制的校园贴心服务,在老师的辅导下,不仅能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能充分激发自身的潜能,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解决新居民子女的入学问题,也牵动着万千父母的心。2011年以来,海盐县公办学校吸纳新居民子女比例一直保持在95%以上。针对这批学生,海盐县教育局通过“就读公办学校享受本地居民子女的同等待遇”,“全部免除借读费、免费提供国家教科书和配套资料”,“同等条件享受营养餐”等政策,助力推动解决新居民子女就学难题。

  除了政策和配套之外,老师的关爱更令人温暖。行知小学的费燕萍,是“党员妈妈工作室”的24位党员妈妈教师之一,5年多来,妈妈们以“不是妈妈,胜似妈妈”的浓浓爱心,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新居民子女成长。在党员妈妈教师的关爱呵护和有效的德育教育下,行知小学涌现出了如全国优秀少先队员余金梅这样的优秀学生,“党员妈妈工作室”的陈育红老师也被光荣地评为“海盐十大杰出职工”。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近年来,海盐县教育局积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得县上涌现了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模范典型,他们向社会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与工作状态,也为校园文化献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赢得了多方赞誉。

  浙江教育现代化先锋巡礼


浙江日报 前程 00011 点滴成海 细致如盐 2015-09-08 浙江日报2015-09-0800006;浙江日报2015-09-0800008;浙江日报2015-09-0800009;浙江日报2015-09-0800013;浙江日报2015-09-0800007;浙江日报2015-09-0800018 2 2015年09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