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杭州?如何先行先试?
看杭州求解“创新方程式”
记者 刘乐平 戴睿云 毛珺
杭州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继今年3月国家批复杭州建设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后,在杭州落地的第二个国家战略。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了这块牌子,意味着杭州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在此之前,同在长三角的上海张江、江苏苏南都已先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靠什么跻身自主创新“国家队”?站在新的起点上,杭州将如何解好这道创新方程式,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对全省经济发展又将具有怎样的带动效应?
杭州市分管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副市长张耕表示,杭州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根本上解决了杭州发展的理念问题和顶层设计问题。“创新是杭州的基因,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这座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
为什么是杭州?
高新信息产业得分高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是基于国家高新区发展水平提出的。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数量已破百,分布既广,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杭州因何在全国脱颖而出?张耕认为,杭州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得益于该市多年来高新区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经济发达的创业创新氛围,以浙江大学为首的高等院校等基础资源条件等。此外,近年来,杭州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的异常迅猛的势头,也为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分不少。
杭州高新区和临江高新区,是此次创建批复的主体。
20多年来一直走在创新和先行先试前沿的高新区,早在2002年实现高新区、滨江区两区合一,凸显了体制机制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叠加效应。坚持高新技术的发展路径后,如今的高新区已经有了令人艳羡的经济结构:
今年上半年统计显示: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92%,高新技术产业占生产总值八成以上。过去4年,该区GDP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财政总收入增幅均在1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刚刚在全国兴起之时,杭州高新区(滨江)已形成“互联网+”的产业集群,具备先发优势。今年上半年,该区信息经济同比增长高达25.5%。
与高新区(滨江)有所不同,今年4月杭州临江国家高新区刚获得授牌。能成功跻身“国家队”,临江靠的就是基础雄厚的高新支柱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龙头,临江国家高新区已形成初步产业集聚:以东方电气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沈阳新松南方总部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以长安福特、东风裕隆、广汽吉奥为代表的整车生产企业,以西子航空、三一重工为代表的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业,以费列罗食品、统一食品为代表的食品生产基地,以美国UPS、传化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等,无一不是行业的佼佼者。
数据显示,2014年临江国家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在20%以上,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同比增幅9.3%,新增网上技术市场企业13家。
今年3月,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带领部际联合调研组来到杭州调研时就曾指出,杭州具有科教资源密集、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产业全国领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等特点,拥有滨江、临江两家国家高新区,并获批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已经走出了一条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已具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杭州,涌现了一大批创业创新的代表,这其中,不仅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士兰微、聚光科技等一大批可以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还有梦想小镇、海创基地、山南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各类企业科研机构、众创空间,为杭州的创业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经济作为杭州的“一号工程”,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6.1亿元。这也促使杭州经济在时隔3年之后,增速重新站上两位数——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498.75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23%来自“一号工程”。焕然一新的信息经济,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台柱子”。
对杭州意味什么?
创新实践上升到国家层面
杭州的创新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杭州发展而言,意味着什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先海分析说,杭州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过去的几十年里,杭州乃至浙江走过了一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今后一段时间杭州一定会完成一个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只有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过程,才能实现人均GDP水平和要素价格进一步增加。“自主创新试验区的批复,体现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未来杭州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
杭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也印证了上述理念: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中心为战略目标,打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
杭州的创新实践纳入国家层面之后,这对杭州经济的发展是个极大利好,产业的集聚程度和品牌效应也大不一样。“要敢闯敢试,大胆探索”,张耕说。
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前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有“一园多区”的大格局,显示了示范区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据悉,杭州将依托杭州高新区、杭州临江高新区两个国家级高新区,编制和实施杭州示范区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意在将示范区效应尽可能扩大到全市各个点。同时,杭州还将充分吸收示范区先行者的成功实践,出台推动示范区建设的“1+X”政策。
张耕说,对杭州而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业创新的热潮,从一个点向条线、区块覆盖,覆盖到整个杭州。
对浙江来说,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效应,还承担着为全省输出机制、项目、人才的重任。尤其是,当前在决意彻底告别低小散、告别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后,“浙江制造”正在向“浙江创造”转变,创新驱动的意义更为重大。
事实上,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升杭州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过程。自北京中关村2009年3月获批建设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杭州就积极跟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
最近几年,杭州出台的涉及主要的科技创新政策就达20多个。“这种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不是说政策越多越好,但这些政策都是针对性强,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杭州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相比信息服务业的亮眼数据,今年上半年,杭州的工业成了短腿。张耕认为,工业的问题,根子依然在创新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有一个重点任务就是以创新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依靠过去的模式,给政策、扩投资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企业必须意识到,创新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如何迈好第一步?
先行先试是最大政策红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杭州已然被称作“创业之城”。很多人说杭州是中国创业氛围最浓厚、创业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之前还有人把杭州比作下一个洛杉矶,将成为“天使之城”。
示范区批复后,有很多企业家问:“税收会有什么优惠?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根据有关文件,杭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将全面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包括已全面推广的中关村六项政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
相比具体的政策,示范区牌子赋予杭州更重要的是先行先试的“特权”。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说,“高新区(滨江)是全市创新的领头羊,必须意识到政策红利期越来越短,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新区(滨江)必须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为了抢占先发优势,早在今年6月,杭州高新区(滨江)率先在全省首个出台了中关村“6+4”政策的杭州版、被当地称作“黄金十二条”的《进一步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包含“股权和分红激励”,“个人股东转增股本时,可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意在“以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应”。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临江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军介绍,坚持先行先试,临江国家高新区正在实施人事制度、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三大创新改革。比如,学习天津,成立审批局,形成事项最少、环节最简、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行政审批体系;学习义乌、东阳的综合执法审批改革,成立综合执法局,提高执法效能;尝试推进以岗位聘用管理、岗位工资制绩效考评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等。
先行先试也是企业的诉求。高新区(滨江)的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说,“示范区能够批复,对于创新主体的企业来说,就是激励我们持续创新。”从2009年到2014年,作为全球安防前三强、亚洲安防第一的海康威视的销售复合增长52%,综合利润复合增长46%。“示范区能够落户杭州,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未来海康威视不仅要在产品、技术上创新,还要在商业模式方面进行更多创新。”郑一波说,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期待在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
而在更大的意义上,张耕认为:创新发展是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发展基础,不要把这种打基础的过程当成可以套现的途径,要从体制、机制、路径的选择上为杭州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据了解,这些天,杭州各部门已密集开会,研究如何结合杭州科教资源要素集聚、体制机制改革先发、网络信息经济优势明显和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特点,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