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东京的“杜立特行动”美军飞行员之子寻访中国
穿越大洋的感恩之旅
本报衢州9月6日电 (记者 赵峥琳 通讯员 范少杰 刘惠震)在北京天安门东侧观礼台,他观摩了盛大的阅兵式;在象山县南田岛大沙村,他被赠予73年前父亲轰炸东京后的坠机残骸;在衢州汪村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遗址,他惊讶于这处美军飞行员的纪念遗迹保存之完好。“杜立特行动”美军飞行员大卫·撒切尔之子杰夫·撒切尔的首次中国之行,没有任何遗憾。在这个充满友好与善意、给了他父亲第二次生命的国家,他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友谊。
收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9·3阅兵”邀请时,杰夫就决定,要趁这次机会,沿着父亲当年被中国人民救助的路走一走。参与“杜立特行动”轰炸东京的老兵仅有两人仍在世,杰夫的父亲、7号机组的尾炮手兼机械师大卫·撒切尔中士是其中一位,他已经94岁高龄,行动不便。作为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主席,杰夫代表父亲以及其他杜立特行动美军飞行员的子女,来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9月3日的阅兵式给杰夫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一场盛大的阅兵活动,如此井然有序,中国人民也非常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我非常激动。”衢州是杰夫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9月6日下午,他与衢州二中的学生进行了一场友好的交流,谈起刚刚亲历的阅兵式,他忍不住啧啧赞叹。
学校的陈列室里,滚动播放中美的二战友谊历史纪录片,引起了杰夫与同行朋友美籍华人刘美远的注意。刘美远的父亲刘同生,曾在宁海救助过“杜立特行动”坠机的美军飞行员。在一段纪念“杜立特行动”的影像里,刘美远看到了自己,杰夫则看到了父亲大卫,每次父亲出现在镜头上,他就忍不住用手去抚摸屏幕。整整10分钟,陈列室里的空气都有些凝滞了,同学们安静地陪着来自美国的客人观看视频。看到父亲与中国救助者拥抱的一刻,杰夫的眼角湿润了。
“你们太让我惊讶了。”除了视频资料,杰夫还在学校陈列室内看到了父亲的照片。一个小小的学校陈列室,关于“杜立特行动”的史料异常丰富,甚至有73年前的飞机残片。“昨天在象山,我也收到了一块飞机残骸,非常有纪念意义。”杰夫说,一位友好的老太太,听说他们一行到大沙村,特地从家里找来保存了70多年的飞机残骸赠送给他。“是一根金属管,就是当年我父亲乘坐的7号机的一部分。”杰夫激动地向中国老人表示感谢,老太太不留名,只说是他丈夫年少时从坠机上拆下的,终于物归原主了。
杰夫坦言,如今大部分美国年轻人对于“杜立特行动”已经知之甚少,但欣慰的是曾经救助美国飞行员的中国人民,依然在努力保护这段历史。“像这一群学生,他们都知道杜立特。我早上参观衢州汪村,里面的防空洞很大,保存得也好,很感激当地政府能留着这处遗址,让下一代见证历史。当年,我父亲就是从这儿转移到重庆,再回到美国的。”
在衢州二中校园一角,杰夫、刘美远与学校师生代表共同植下一棵花梨木,作为友谊之树。“我的父亲今天依旧对当年营救他的中国人民充满感激。”了解到种树的象征意义后,杰夫再一次倾述了中国之行带来的收获:“我和我的家人感谢中国人民传承这段历史,这是我们友谊的象征。我很荣幸代表父亲和他的战友,种下这棵中美友谊之树。”
中美之间,是接近朋友的关系还是更接近敌人?在交流中,高二学生叶超奇勇敢地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杰夫一番思考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从内心深处坚信中美两国始终是朋友,虽然一些政客会发出杂音,但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无知。我相信他们只要来中国看看,一定会有所改变。”
“中美曾经并肩作战过,才有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的友谊要好好珍惜。”离开校园前,杰夫动情地表示,希望能组织多层面的交流,让中美孩子更多接触,让友谊的历史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