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景区刻字 岂能纵容

  陆遥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争论。为不让更多竹子受伤,四川一景区特别开辟纪念竹林,供游客刻字。

  报道称,近年每到夏季,四川竹海旅游的高峰期,平均一天有约10根竹子因被游客刻字而“受伤”。为此,景区专门设立“刻字纪念林”,以楠竹为主。楠竹生命力旺盛,表层刻字不会对楠竹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热烈讨论。支持者称,到此一游既然屡禁不止,不如不堵反疏,让刻字行为留在规划区域内,减少损失,安全可控。反对者认为,刻字本是陋习,怎容创造条件,助长不文明风气?

  设立纪念竹林以供刻字,是妙招?还是纵容?笔者认为,此举助纣为虐,大大助长了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从经济效益来说看似减轻了损失,实则默许了那些本来素质低下的游客,继续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试想,一个习惯了在竹林刻字的人,走出竹林之后,难免不会放弃在其他的古迹古建筑内,留下自己的专属痕迹。这样的纵容,更会影响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甚至模糊了对错的边界。有网友戏称,这要是碑林的话,还得再重新建一些供刻画?要是古建筑的话,是不是还得另造一座摆在旁边?

  如果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环境破坏太大,完全可以增加惩罚措施,提高罚款金额。今年4月,由国家旅游局研究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旨在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该景区对于不文明行为不堵反疏,实在有悖良性旅游市场的建立。

  谴责他人之前,理应先自我检讨。细数过往,中国游客出境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屡次令同胞汗颜。当“到此一游”成为习惯,当乱丢垃圾变成常态,当任性插队不以为然,我们如何能要求得到他人无条件的尊重和认可?

  一言以蔽之,个人素质的低下是不文明行为发生的病灶。个人认识的提升才是解决游客不文明行为难禁的新常态。有意识地遵循自然、社会法则,不肆意妄为,对景区的文物、草木发自内心地爱护。游客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才是景区保护环境之本。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景区刻字 岂能纵容 2015-09-06 3997825 2 2015年09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