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为高山移民和留守村民量身打造脱贫计划
下山再就业 留守卖生态
本报记者 江帆
县委报道组 徐平
本报讯 到底要不要下山?几乎所有天台的山民都问过这个问题。
2010年,村民王贤龙46岁,同村的王永明54岁,两人站在茶丰村口的古樟树下,望着西山头满山苍翠的柿林。这年,王永明刚抽中了天台县高山移民安置小区——幸福花苑的一套三居室房,准备举家下山搬进县城。临行前,他劝王贤龙第二年也报名参加抽签安置,王贤龙沉默了半晌,闷出三个字:“我不走。”
这一年,天台县茶丰村的人均年收入是5600元,村里还没有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茶叶和柿子。西山头这个海拔560米的村庄,交通不便,盘山而上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丰收时节,村民们需要结伴雇车运茶叶和柿子下山,利润的一半都花在了交通上。
从这一年起,这两个从小在茶丰村一起长大的人命运发生分岔:一个下了山,一个继续留守在山上。
迁居
走下高山再就业
2010年,王永明以每平方米935元的价格在天台县福溪街道幸福花苑小区购入了一套124平方米的三居室,这个价格还不到市场价的一半。安家之后,他在白鹤镇鹤栖新村的一个制袜厂找了一份工作,从此走下了高山,成为县城中的一分子。
迁居下山的王永明并没有感觉到不适应,他所工作的鹤栖新村是一个高山移民安置村,聚集了从天台县15个乡镇、200多个村迁下来的205户高山移民。为了帮助下山后的移民们更好地适应新生活,白鹤镇政府在鹤栖新村建了就业服务指导中心、青年创业基地和电子商务技术培训中心,以当地支柱产业袜业为特色,帮助移民们解决就业问题。除了白鹤镇之外,天台县还在其他地方组织移民进行机械工、茶艺师、厨师等职业技能培训。截至2015年6月,全县已经有15000名高山移民参加了劳动技能培训。
下山后的劳动力,给天台县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鹤栖新村这个典型的高山移民村,2014年人均收入就达3万余元,全村袜业加工销售达到2.5亿元,其中净利润1000万元。
在天台县,像王永明这样的高山移民已经有8809户,30390人。从2004年至今,全县累计投资7.05亿元,建成高山移民安置房135.9万平方米,建成移民安置区(点)14处,幸福花苑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王永明下山前在茶丰村有3亩土地,零碎种了几棵柿子树,下山之后流转给了留在村里的王贤龙。“高山移民下山后,山上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发展也不再零碎化。”天台县扶贫办主任王才俊从进行高山移民工程之初就接手了这项工作,“天台能够脱帽,一半的功劳在他们。”他特别理解这些高山移民——搬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深山,在县城重新扎根生活的他们,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做依托。
留守
打开山门卖生态
如果说,天台县“脱帽”有下山移民的功劳,那么,深山的山民们同样功不可没。
天台县四面环山,天台山脉由西向东贯穿全县,西南绵亘着大雷山脉,低山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1%。探索山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了当地县政府摘去“贫困帽”的必经之路。
茶丰村的柿子红了一年又一年,王贤龙承包起了下山移民们流转的土地,成了当地的种柿大户,一直留在西山头上没有下来。
2011年,茶丰村被纳入天台县重点扶贫村,每个扶贫村都有县里各单位的干部结对做村里的“第一书记”,点对点解决扶困问题。这一年,天台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林国干和茶丰村结了对。
2011年9月底,这位在媒体圈活跃多年的“第一书记”刚刚上任,就利用茶丰村的特产柿子,在西山头这千亩柿林里办起了“柿子文化节”。王贤龙作为当地的种柿大户,和“第一书记”一起,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茶丰村的柿子赚足了吆喝,一个月之内一千多亩柿子脱销。
第二年,在柿子成熟前,王贤龙和林国干提前策划,办起了“采摘游”。为此,王贤龙翻新了自家的房屋,添置了桌椅,方便上山采摘的游客们吃饭休息。吸引游客们上山“采摘游”,不但为当地柿农省下运输费用,还能把原来一块多一斤的柿子以平均4块钱的价格销售,增加了附加值。当年,茶丰村的柿农们人均收入增长了15%。
柿子只能红两个月,茶丰村的旅游淡旺季明显。于是在柿子之外,王贤龙开始琢磨起其他收入。2013年底,在林国干帮助下,王贤龙带头在西山头种上了黄茶品种“中黄1号”,村里引进了滴灌技术,开展高山现代化种植。
茶丰村的“柿子文化节”在天台县并不是唯一创举,各乡镇都依托地理优势,开拓起了“农旅结合”的增收之路。南屏乡依托南黄古道的枫叶林,办起了“红枫节”;雷锋乡依托廊桥古道旅游资源,办起了“板栗节”;三洲乡发挥当地的茶树资源,举办“茶文化节”……据统计,2014年天台县各地依托当地特色,举办乡村特色主题节庆活动12场,推出美丽乡村精品游路线7条,吸引游客超过291万人次,为全县山民带来了1.6亿元的收入。西山头重峦叠嶂之间,满山苍翠,春日茶农辛劳其间,初秋漫山挂满红柿,如今山上的生活富足而悠哉。
王贤龙拿着单反相机在柿林里拍照,盛夏过后,树上的柿子逐渐成熟。今年林国干帮他出了个主意,用照片文字详细记录茶丰村柿子的成长过程,把无农药绿色种植的过程在微信平台上直播,吸引消费者放心购买。
“照片放出来,他准点赞。”王贤龙口中的他,是下了山的王永明,“上山还是下山,个人选择不同而已。”这个质朴的山民觉得,离开了深山的人,其实并没有离开土地,“日子过得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