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自来水不是
免费的公共品

只有在法律框架下,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提供与分享,才能避免“水表保卫战”

  杜 博

  夏末秋初,蝉犹聒噪,绿荫扶疏。据报道,杭州有一小区,过去两周一直在进行一场“水表保卫战”。原来,该小区累计欠下176万元巨额水债,17日,杭州市水务集团下达最后通牒,再不缴清欠款,将立即拆除总表,停止供水。

  消息一出,舆论沸腾。有人鸣不平:我明明缴了水费,为什么被“连坐”?有“分析帝”解读不交钱心理学:大家共用一块表,交不交钱都照样用水,傻子才交。有表示惊诧的友城小伙伴:你杭居然没普及一户一表?也有人说:虽是债权人,但水务集团直接出手断水,恐怕于法无据……一时间,吸睛的百万水费、喧嚣的断水风波,已不再是“欠债还钱”的简单逻辑所能解释。

  这一团乱麻似的局面,颇有“一个伙伴挑水喝,两个伙伴担水喝,三个伙伴……被停水”的影子。原来,该小区的高层住宅都是按一个总水表收费,一些住户费不缴,水可以照用。此番若真停水,许多缴纳水费的居民将受波及。另一方面,接手半年的新物业表示,累计了几年的旧账,与自己无关;水务集团也叫屈,由于对拖欠水费的住户束手无策,只能一刀切,掀起“最强硬水费清欠行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看客们也凌乱了,但拖欠巨额水费绝不能当做轶闻一笑而过。有数据显示,杭州目前还有30多万户住高层住宅的居民尚未推行一户一表,还有20多家小区,共拖欠水费高达3000万元。如果根本问题不解决,这个雪球还会越滚越大,估计“剧情”也会越来越失控。

  众所周知,城市自来水不是免费的公共品,而是有偿使用的宝贵资源。居民使用水电等有限资源时,按用量付费既是对自己的约束,也是对他人的公平。这就和外出就餐付费一样,拒付无异于吃霸王餐。另一方面,自来水也不是水务集团的私有物品,用水是重要的民生需求,岂能说断就断?作为债权人,完全可以诉诸更合理、合情、合法的方式,通过法律途径追缴欠款,而不是激化矛盾,损害已缴费业主的合法权益。

  其实,搭便车的用水居民也许并非出自主观恶意,但制度设计的疏漏“纵容”了他们的行为。在一个高效便捷的社会治理框架下,一户一表是大势所趋,不少城市已经率先试水,在已有成功经验的情况下,技术的限制、资金的障碍,就不能再拿来当作压倒一切的借口。这也是对城市治理智慧的考验。否则,一面是拖欠水费,一面要拆表断水,债务纠纷演变成民生闹剧,传播得沸沸扬扬,对一个文明城市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明确将信用管理纳入新型社会管理手段。为使用的消费品买单,是最简单的经济行为,用水亦不例外,自然要秉承信用经济原则。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制度设计来约束人性弱点,用立法方式助推社会文明,正蹄疾步稳。今年上半年,杭州就开始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拖欠水费等隐性不文明行为,以后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近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又审议了《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拟通过立法,将一些显性不文明行为记录在案。不为“威慑”,而是让社会信用制度日趋完善,培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独”的公共文明。

  信用管理也好,社会治理也罢,归根结底,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对公民行为的约束与指导有法可依,同时,城市管理者、公共服务与产品提供者的行为也必须于法有据,不得任性。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公民依法行事,企业公民遇到矛盾纠纷,也必须善于用法。期待欠费、断水等乱象,不再上演。只有在法律框架下,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提供与分享,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我来打酱油

  @射阳快报:小区为何会拖欠水费?是用户不付钱还是水有损耗或者漏洞?物业和水厂不能只管抄水表和收费,也要针对欠费小区进行排查、登记,将消防栓等公共水龙头和物业等用水都要进行管理,不能将集体和跑冒滴漏的水量都记到业主的头上,这样也不公平。

  @人在你的江湖:理解自来水公司的难处,拖欠水费的金额如此之大,当然要追讨,停水实属无奈之举。但是,为何要拆除总表?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一刀切”式的处置,不仅伤害公司的声誉,更有损社会的公平,办法总比问题多,不妨另觅良方,会有两全其美之策的!

  @生活不是买卖:社会上有这样的一小群人,总是干着“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不,正是他们的拖欠水费,害得其他人交了水费也要被停水,公平何在?守秩序的人,决不能为不守秩序的人“埋单”,相关部门必须分清责任、理顺因果、查明缘由,既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让赖账者得逞。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自来水不是
免费的公共品
2015-09-02 浙江日报2015-09-0200006;浙江日报2015-09-0200022;浙江日报2015-09-0200023 2 2015年09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