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岂能玩花样
余勤
“我听到反映,某个地方本来群众办一项手续需要到现场,交100元手续费。现在改革以后,人不用来了,直接发电子邮件,网上办理,但收费一下从100元涨到了500元。简直是匪夷所思!”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严厉查处一些地方在简政放权中“玩花样”。
简政放权是一场”自我革命”,其根本是政府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本来是正确的方向,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一些地区明放暗不放,重形式轻实效,表面上看下放的权力不少,可仔细一看,大多是无关痛痒的,而一些涉及核心利益、“油水颇多”的权力,主管部门还是牢牢地握在手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举措在落实过程中“走了样”。简政放权因触及“吃拿卡要”的既得利益形成的阻力,必然会以“软抵制”或明违背的形式体现;而改革进程中的检查、评价、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又给某些人“钻了空子”。
简政放权只有名副其实,才能真正落地并产生生产力。要坚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让政府在简政放权中不敢懈怠,才能避免出现“明放暗不放”“监管和服务虚置”等问题。只有真正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才能真正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