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还老兵一个关爱一份尊严,每月补助937元

永嘉为抗战老兵发放生活补贴

  记者 徐齐 县委报道组 叶圣义

  “抗战老兵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人数不会增长的群体,他们的平均年龄已94岁,我们经常听到老兵去世的消息。因此,关爱抗战老兵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容不得我们喘息放松、慢条斯理去做的公益活动……”

  8月30日上午,永嘉县新世纪大酒店会议室,一场由永嘉县关爱老兵志愿服务中心主办的永嘉抗战老兵故事展如期举行,由志愿者们精心制作的老兵故事展板陈列四周。24位永嘉抗战老兵穿着老军装,由家人搀扶着来到现场。开场,一部由志愿者自拍自导的纪录片里,老兵们用家乡话真实地叙述当年的战争,现场观众无不唏嘘、落泪动容。

  寻访抗战老兵

  展览开幕式上,永嘉县关爱老兵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周智杰说,3年来,他们共寻找到了38位永嘉抗战老兵,其中7位已离开人世,“有两位老兵在刚寻访后没几天就去世了,给我们的触动非常大。我们知道老兵等不起,也不容我们再去等待。”

  2012年,周智杰、麻中伟、郑磊,3位永嘉籍的年轻退伍军人常结伴做公益。他们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发现,曾经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老兵们,大多生活俭朴,缺少精神上的关爱。三人当即决定,寻找民间的抗战老兵,送上应予的关爱。

  最初的两年,寻找老兵像是“打游击”,几个志愿者走到哪里,就将寻找老兵的广告贴到哪里。但是,这样做的传播效果有限,收效甚微。前两年,志愿者只找到了4位老兵,其中两位在两年间去世。

  2014年,永嘉县关爱老兵志愿服务中心正式注册成立,在册成员扩编至30人,活跃志愿者达200余人。周智杰等人摸索出经验,与当地媒体联手:每次寻访到一位老兵,就在当地媒体上予以报道。这样带来了许多新线索,寻访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高效。

  谢圣杰老人今年已104岁了,志愿者数十次到他家中探望、慰问。谢圣杰老人讲了许多当年的抗战经历。

  关爱老兵生活

  “抗战老兵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沧桑和民族苦难,我们关爱每一个风烛残年的抗战老兵,就是为了还给他们一个荣誉、一个自尊、一个认可。” 纪录片撰稿人麻中伟在片中说。

  活动现场,老兵们接过《永嘉抗战老兵——烽火岁月》一书、《永嘉抗战老兵》纪录片光盘。摄像、采写、编辑、剪辑这些资料,志愿者们已数不清花去多少个周末、多少个夜晚。

  周智杰告诉记者,这几年,他的收入几乎分文未剩,全都献给了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

  2015年6月,针对志愿者们反映的部分抗战老兵生活困难问题,永嘉县民政局对全县未得到生活补贴的15位抗战老兵专门下发文件,给每位老兵每人每月发放937元生活补贴,让老兵安度晚年,成为温州市首个给抗战老兵下发生活补助的县市区。

  8月,更是传来一个令所有永嘉健在抗战老兵振奋的消息:温州市118医院决定承担起老兵们的医疗和住院费用。

  8月5日,永嘉花坦董岙底村抗战老兵董树养被志愿者送到118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当老人到达医院时,118医院院长谭兴起已带领医护人员在门口等候了。看到这一幕,老人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除了每月至少一次的探望老人、逢年过节送去特别的慰问和关爱,志愿者们想方设法实现老兵的心愿和渴望。

  2014年7月,志愿者在探望老兵潘志山时了解到,老人想找回在战争中失散了的妻子和儿子。经过几天的努力,志愿者们在福建三明找到了失散70年的潘志山的妻子和儿子,并在8月2日七夕节那天带老兵前往福建与家人团聚。今年4月,又迎接来了其子林力民来永嘉认祖,完成了潘志山的心愿。

  爱国主义教育

  “不用怕死,反正就这么一条路!”

  “不怕,怕什么,生死已经注定了的。”

  “枪一响,怕也没用。”

  “当然怕了,子弹追着裤裆就来了。但仗一打起来,大家都往前冲的时候,也就不怕了。” 纪录片中,老兵们清晰的回忆,将那场悲壮而激昂的战争不断地向我们拉近。

  每次,周智杰去做关爱抗战老人的公益活动,儿子小丰都跟在身边。小丰听着听着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老爷爷真厉害啊!原来,当年是这样打鬼子的!以后我也要参军。”

  潘志山老人11年前手写了一本十几万字的回忆录。周智杰等人拿到手稿后,用业余时间一个个字地输入电脑。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今年5月,老兵潘志山的个人回忆录《潘志山血泪史》正式出版。

  “我们的下一代,不知道抗战是怎么回事。老兵们的口述,向我们还原了这段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周智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以永嘉老兵故事和纪录片为基础素材,制作幻灯片,在全县各个中小学开展讲座和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永嘉为抗战老兵发放生活补贴 2015-09-01 3997521 2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