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空战:六比零完胜日军
笕桥,位于杭州城东北的一个普通小镇。但78年前的辉煌,却让这座小镇被载入了中国抗战史册。1937年,笕桥上空进行了抗战爆发后的中国空军对抗日本空军第一场大规模空战,日军以0∶6惨败,这一光荣战绩迅速传开,大大激励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敌我军事力量悬殊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计划派出大量先进战机空袭南京、上海,对我国江南地区实施狂轰滥炸,情况十分不利。
当时,成立于1931年12月的笕桥航校机场是中国空军的主基地,再加上它地处沪宁杭要冲,便成为日军首先要拿下的目标。
“日本陆海空有航空兵中队91个,飞机2625架。中国只有空军中队31个,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305架)。”顾国泰是土生土长的笕桥人,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史搜集和研究。他说,“当时,不光硬件设施赶不上,软件上也相差非常大,国防教育、战争动员、兵员素质等都无法相提并论。”
空战在即,战况对中方极为不利。但为了保家卫国,当时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对策,重新布置战斗部队,于8月13日下午2点下达了《空军作战第一号令》,令各部队于14日黄昏前就位,做好作战准备。
8月14日凌晨2点,空军总指挥部又颁发了《空军作战第二号令》,具体组织实施杭州的迎敌任务。第4大队是中国空军主力,大队长是高志航,下辖21、22、23个中队。
“高志航是位非常英勇的空军飞行员,当时他刚好在南京请命,在接收到‘不惜代价,歼灭协助日军进犯上海的日军第三舰队’的命令后,他随即发电文‘限令全大队飞机于14日飞抵笕桥,并将我之座机派专人随同飞往,切切。’然后先期抵达了笕桥。”顾国泰回忆说。
驻守在河南周家口机场的第四大队接到命令后立刻向杭州转移飞行,当天气候恶劣,一路上阴云密布、电闪雷鸣,能见度非常低。可以想象,当时的飞行员肯定都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但也因为能见度不高,加上我军飞行员沉着冷静的心态,为赢得空战创造了条件!
高志航敏锐捕战机
8月14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命令驻台北的鹿屋航空队分成广德空袭队和杭州空袭队立即出击。下午两点50分,两队各有9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从台北起飞,各自飞往预定目标。
“大约下午3点多的时候,一架敌机从杭州方向飞到了笕桥上空,并立即向机库俯冲。”曾在笕桥机场服役的张志勇讲述了他整理的一些战斗细节。
此时21中队刚到笕桥,高志航当机立断,让地勤人员马上发出指令,命令前来支援的战机不要落地,直接在空中迎敌!
冒雨长途跋涉前来的飞行员都特别辛苦,当时21中队中队长李桂丹因没有看到地勤人员发出的信号已经降落了,接到命令后立刻重新升空。
高志航焦急地看着空中,终于,一个黑影出现在跑道那头,他一眼就认出,那是他的爱机“IV-1”号,他奔向刚刚降落的座驾,简单检查了一下飞机的情况,马上重新驶向蓝天。
“当时的战况真是千钧一发!相比于身体上的疲惫,飞行员最害怕的是飞机燃料不足,已经飞了几个小时的第4大队飞行员反馈信息说燃料不足必须加油了,但是高志航经验非常丰富,他说他已经计算过了,飞机的油打完一场空战足够了!”张志勇一边介绍,一边为高志航的事迹竖起了大拇指。
遭惨败日司令切腹
高志航踏上自己的霍克战机直冲云霞,和队友一起在云雾中搜寻敌机的踪迹。前方,一群黑影出现,稍近一点,他惊喜地发现,轻敌的日军根本没想到会遇到中国空军,轰炸机编队居然没有战斗机护航。
可日军战机毕竟经验丰富,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也没有慌乱,而是利用云层开始与中国战机“捉迷藏”。高志航沉着冷静,盯上一架敌机死死咬住不放,先是仅用十几发子弹就打死了一名敌机射手,然后紧跟敌机机尾,瞄准,按下射击钮,打中敌机右翼油箱,“轰”的一声爆炸后,日军这架轰炸机变成了一团火焰,拖着黑烟坠入了钱塘江畔。
高志航首战告捷后,他的战友们越战越勇,历时30分钟,以零伤亡的战绩击落敌机6架,打了个漂亮的胜仗!这战果不但日军没想到,就是当时二战中的盟国美苏都没有想到。
从15日开始,惨败的日本空军以号称“空中精锐”的木更津和鹿屋航空队的百架飞机为主力,开始报复性攻击。南京、南昌多地遭到轰炸,上海周围的机场也遭到多次空袭。在笕桥大捷的鼓舞下,中国空军以高昂的士气迎战,15日这一天,就击落日机34架,接下来的20多天时间里,更是将木更津、鹿屋航空队飞机歼灭过半,在日本空军界素以战略轰炸著名的木更津航空队司令因惭愧而切腹自杀。
高志航和他的战友们成了笕桥人心目中的英雄。
(据《人民日报》)
(本版图片来自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在浙江”图片展。)